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搏虎將軍”楊大眼的傳奇一生

  大眼治軍,愛兵如子,大有吳起、李廣之風。他巡視部隊時,把士卒呼為兒子。看見戰士受傷,他就忍不住流淚他身為將帥,常常身先士卒。向堅固的敵陣衝鋒時,勇往直前,義無反顧,當其鋒者,莫不摧枯拉朽,望風逃遁。南朝前前後後所派遣的將領,每聞大眼之名,在他尚未渡江之時,就先怕得發抖但在淮堰之役中,由於屢攻不下,使得他喜怒無常,往往過分地鞭撻將士,大家都很害怕,這也是他的性情所導致的。

  他擔任荊州刺史時,對蠻人採取恐嚇政策他用蒿草紮成蠻人形狀,外穿青布,當作靶子射箭,然後把蠻人首領召來,指給他們說:“你們如果再做賊,我就要這樣射穿你們!”其地有老虎傷人,楊大眼徒手把虎捉住,斬掉虎頭,懸在荊州市上,荊州一帶的蠻人互相告誡說“楊公見不得我們,經常做成我蠻人的形狀作箭靶連深山的虎也逃不脫他的懲罰。”以後,荊州蠻就再也不敢聚眾起事了。

  寂寞身後事

  北魏宣武帝死後,繼位的孝明皇帝僅有七歲,朝政大權由胡太后操縱。她荒淫殘暴,窮極享樂,使北魏的內亂加劇,危機加深。楊大眼身後的不幸與這樣的政局是不無關係的。

  關於楊大眼的卒年,只有“又以本將軍出為荊州刺史”,“在州二年卒”的簡略記載。孝明帝熙平元年(516年)浮山堰成,大眼“與肖寶夤俱徵淮堰,不能克,遂於堰上流鑿渠決水而還,加平東將軍。”

  這年回京後,“又以本將軍出為荊州刺史”兩年後,即孝明帝神龜元年,公元518年逝世於荊州。前已推知大眼約生於473年前,這樣看來,大眼一生僅得壽四十五、六歲,不過五十歲。

  大眼有三子,依次為曾生、領軍、徵南,“皆潘氏所生,氣幹鹹有父風。”

  潘氏前已說過,善騎射,常服戎裝,與大眼“或齊鑣戰場,或並驅林壑”,人稱“潘將軍”,兩人堪稱“戰鬥伉儷”。

  三個兒子也個個英雄威武,鹹有父風,連他們的名字也頗具征戰情趣,這一家可算是“將軍門第”,“戎馬世家”了。

  然而大眼的身後卻落寞得很,當大眼因鍾離兵敗而貶徙營州時,潘氏在洛陽頗有失行,與他人私通。大眼起復為中山內史時,他的側室生女的丈夫,女婿趙延寶向他打了小報告,說潘氏作風如何如何,大眼生性粗豪,哪裡忍受得住!自己心中最愛的人竟然背叛了自己!便怒而“幽潘而殺之”。

  娶了繼室元氏,大眼死,喪未發,曾生等就向元氏問其父印綬所在。這時元氏正懷孕,便指著自己的肚子對曾生弟兄說:“開國(楊大眼之爵位)當我兒襲之,汝等婢子,勿有所望。”

  開國事的爵位應當由我的孩子來承襲。你們這些婢女的兒子,休要妄想!

  曾生兄弟懷恨在心,但又能如何?是他們的親媽給他們的親爸戴了頂大大的綠帽啊!

  他們兄弟三是多麼的無辜,無助!

  大眼靈柩還京,出城七里便休息過夜。當晚二更,曾生等打開大眼棺材,趙延寶怪而問之,徵南就一箭射死了他。元氏驚懼,逃入水中,徵南彎弓要射,曾生制止道“天下豈有害母之人!”

  後媽也是媽,殺不得!

  徵南才放下弓,於是他們就把大眼的屍體從棺中取出,讓人在馬上抱著,宣佈反叛。荊州軍民,懼怕曾生兄弟驍勇,不敢窮追。這群不爭氣的兒子逃跑到襄陽,投在南梁梁武帝那裡,作了異國的臣子。

  楊大眼英雄一世,而身後的蕭條,使人可嘆!但這種現象,史不絕書,不足為惜,大眼英名,歷久不衰。

  《魏書》作者評論他:“以熊虎之姿,奮征伐之氣,亦一時之驍猛,壯士之功名也。”千百年後,猶為人道可調寂寞身後事,煌煌萬代名!大眼若有知,亦可人安地下而魂返仇池了。

  楊大眼與繼室元氏生有一子叫楊白花。此人俊俏英武,與胡太后私通。後怕得罪,潛逃南梁,胡太后為他詩一首目:《楊白花》

  《楊白花》是北魏時期由胡太后創作的一首雜言古詩,後被收入《樂府詩集·雜曲歌辭》。本詩表達了胡太后失戀後憂傷痛苦的情感

  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

  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

  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

  秋去春還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窠裡。

  “白花曲”,悽婉動人,名垂詩史。

  瞧瞧人家的小兒子多牛,直接把自家皇帝老媽的心給佔了!

  她的心中,眼中,永遠都是他的背影。

  心中想的都是你,都是你,而你,卻永遠都在那遙遠的南方。

  楊白花此時已逃往南梁。

  這一家人的經歷可是堪稱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