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為大秦守嶺南的五十萬秦軍

  直至四年後秦始皇病死沙丘,秦征伐南越的五十萬軍隊都未見北歸。史書沒有記載秦王朝為什麼沒有召回這部分秦軍。不過很顯然,這應該是得到秦始皇的允許的,甚至我們可以大膽推測,為了徹底征服南越之地,始皇可能有特殊詔命給任囂、趙佗,以防秦軍一旦撤離,百越族重新佔領三郡,導致數十萬陣亡秦軍的獻血白流。這一點,從任囂病故前對趙佗的囑咐可以窺見一二。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爆發,作為南越地區最高統帥的任囂在彌留之際囑咐龍川令趙佗“休息其民,姑待諸侯之變。”

  如果最高統帥統帥有意置身之外的話,那麼,五十萬普通的秦軍是否有北上救援的主觀願望呢?

  畢竟戍守嶺南的秦軍主要來源於王翦伐楚時的六十萬人,可以說,多數是秦人,他們難道會眼睜睜看著秦國滅亡嗎?或許他們的父母妻兒還在中原等待他們歸來,他們會坐視家園毀滅嗎?

  出乎意料的是,這五十萬秦軍面對中原大亂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平靜。除少數“長吏”被趙佗以違犯秦法的罪名處死外,普通秦軍士兵並未出現逃亡和譁變,反而是聽從趙佗調遣,在廣西興安築起秦城,並沿廣西三江至廣東南雄一線佈防,閉關自守。這條防線直至呂后時期依然堅不可摧,阻擋著漢軍南下的腳步。

  特殊使命。面對中原大亂,嶺南秦軍的異常表現,讓我們不得不猜測其中的緣由。一種可能是在執行某種使命;第二種可能是趙佗想要割據稱王。我們先來分析第二種可能。趙佗在秦王朝滅亡後確實閉關稱王,甚至一度稱帝。不過,趙佗的表現卻並不像一個野心家。趙佗所控制的地域僅限於三郡,人口和經濟遠不及中原地區,如果趙佗有意坐視秦朝滅亡然後割據一方的話,那在中原內亂時,手握五十萬雄兵的趙佗就應該北上爭搶地盤,至少動員秦軍北上可以順理成章的打著平叛的旗號,畢竟,項羽鼎盛時兵也不過四十餘萬。趙佗非但沒有出兵,甚至在漢王朝完成統一後向漢稱臣。是趙佗沒有實力北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