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為大秦守嶺南的五十萬秦軍

  顯然不是。呂后時,漢王朝與南越關係惡化,漢軍一度南下征討,趙佗也自封帝號。這次衝突漢軍非但沒有佔到任何便宜,反倒是南越軍隊北上攻入了長沙國境內。連夜郎、同師等周邊國家也攝於南越的強盛,遣使稱臣。漢文帝繼位後,趙佗隨即去帝號再次向漢稱臣。趙佗的舉動似乎在告訴我們他只滿足於南越三郡,而不想與中原抗爭。那現在我們來分析第一種可能,趙佗以及嶺南秦軍是在執行某種特殊使命,即:讓長期遊離於中原文明之外的南越地區徹底併入華夏。這雖然是一種猜測,但也不乏佐證。

  秦末中原大亂之際,桂林、象郡境內的百越部族趁機反叛,建國獨立。

  如後蜀王子建立了“西甌駱裸國”,脫離秦朝控制。南越秦軍在完成北境佈防後,迅速南下平定了此次叛亂。如果當時嶺南秦軍主力北上回援,那辛苦打下的嶺南三郡可能就會重新脫離中原文明。

  迴歸中原。自公元前214年五十萬秦軍停駐嶺南,直到漢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統帥趙佗去世,這支秦軍及其後裔既經歷了秦末大亂,也經歷了漢初的多次諸侯內戰。他們本有無數次的機會北上,卻都安心戍守在南越。雖然坐視了秦王朝的滅亡,卻在客觀上加速了南越三郡併入華夏的進程。

  或許,他們以及他們的統帥趙佗真的是在執行某種使命吧。我們已無從印證。

  但是我個人猜測,最大可能是秦始皇向他們下達了命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跟北方長城那數十萬鐵騎一樣。國內再亂,那也只是內亂。切不可讓外虜趁機而入。

  公元前113年,南越國第四代君主趙興向漢王朝請求“內屬”,自此,南越徹底併入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