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大德高僧的他

  離奇傳說

  關於宋恭帝,歷史上還有一個離奇的傳說,說他是元順帝妥懽帖睦爾的生父。元文宗曾佈告中外,引元惠宗乳母夫之言,稱元明宗在漠北時,經常說太子(妥懽帖睦爾)並非自己親生。

  元末明初人權衡撰寫的《庚申外史》雲:“國初,宋江南歸附時,瀛國公幼君也,入都,自願為僧白塔寺中。已而奉詔,居甘州山寺。有趙王者,嬉遊至其寺,憐國公年老且孤,留一回回女子與之。延佑七年,女子有娠,四月十六日夜,生一男子。明宗適自北方來,早行,見其寺上有龍文五彩氣,即物色得之,乃瀛國公所居室也。因問:「子之所居,得無有重寶乎?」瀛國公曰:「無有。」固問之,則曰:「今早五更後,舍下生一男子耳。」明宗大喜,因求為子,並其母載以歸。”

  此子即為太子妥懽帖睦爾,也就是後來的元順帝。瀛國公駐錫的甘州山寺,元時稱十字寺,即張掖大佛寺。書中所言的明宗,是元武宗長子周王和世琜(即位後為元明宗),當時流亡於西北。

  有明以後,這個說法成為定論。傳說,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立國之初供奉歷代皇帝時,一直納悶元朝最後一個皇帝元順帝的像,怎麼看都象個漢人,和宋恭帝長的相似。後來發現順帝的母親曾經去過藏區,與灜國公討教過佛學教義。後來元明宗招她入宮,不久已有身孕,就是後來的元順帝。

  到了清代,《四庫提要》認為這個說法是南宋遺民偽造的,明人“附會而盛傳之”,“渺無可據,實為荒誕之尤,非信史也”。

  近年來,據對元順帝后裔與趙宋皇族後裔基因鑑定表明,二者沒有任何血緣關係。

  但這也不能百分百確定,誰確定誰這一脈,中途沒有出過差錯的()

  據史籍記載,宋亡以後,宋恭帝趙曾徙居元大都、上都、烏斯藏、甘州(一說還有謙州,今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境內)等地,亡年五十四歲,是中國歷史上游歷最遠的一位漢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