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王者中的蘭陵王高長恭(二)

  與北周軍對陣時,北齊軍先是以語言激之,再故意且戰且退,引誘北周軍“上山逆戰”。由於當時北周軍以步兵為主,北齊軍以騎兵為主,所以等北周軍步兵奮力往山上攀爬、累得氣喘吁吁之時,北齊軍再從馬上下來,借地勢之便,釋久蓄之力,大肆砍殺。另外北齊軍兩翼精銳也適時從陣後掩殺過來,北周軍陣腳頓時大亂,慌亂之際,“投墜溪谷而死者甚眾”。此時臨高觀望戰場的蘭陵王一看出擊時機成熟,就果斷揮舞帥旗,再率500精騎殺入重重敵陣,以銳不可當之勢,直奔金墉城(洛陽附近屯兵之城)下。

  當時北齊軍服尚紅,北周軍服尚黑。試想一下,500紅袍金甲的鐵騎,如一股紅色的怒潮,在“四合如黑雲”的北周軍重陣裡席捲而過,那陣勢是怎樣的震撼,其場面又是何等的壯觀!

  且說這500鐵血男兒如疾風般殺至城下時,醒過神來的北周軍依仗人多勢眾,將他們團團包圍,一時殺得是難解難分。城上的人此時還沒醒過神來,不知這支從天而降的部隊是何方神聖。危急關頭,蘭陵王好面相、好人緣的優勢又顯現出來。他不顧危險,一把摘下兜鍪(頭盔),“仰面示之”。

  北齊軍士兵一看:乖乖,這不是我們人見人愛的美將軍蘭陵王麼!弓箭手,還愣著幹嗎?快快放箭,保護我們的小王爺!一看是援軍來了,而且眾人倍加仰慕的蘭陵王又是如此神勇,守城的北齊軍士氣頓時大振,猶如集體打了“興奮劑”一般,個個都以一當百,奮勇殺敵。

  再看北周軍這廂,雖仗著人多勢眾,可士氣低迷,底氣不足。因為這場戰役北周軍本來就不佔理。當時北周的宰相宇文護的母親閻氏因動亂被流放在北齊的中山宮,後來宇文護聽說母親還活著,便向北齊皇帝移交文書,希望能夠把閻氏送還,並且結為鄰好。

  北齊倒是很守信用,如期送閻氏歸周,可宇文護卻恩將仇報,老孃剛到家,他就一轉臉勾結突厥,悍然犯齊。也就是說,這場戰役的性質,就北齊軍而言是保家衛國,胸中義氣浩然;而對北周軍來講,則是名不正言不順,自然理虧心虛,加上圍攻洛陽長達兩月,久攻不克,死傷慘重,軍心動搖,早有退意。

  俗話說兵敗如山倒,一點兒不假。且看此時北齊軍城上箭矢如雨,吶喊如雷;城下紅色鐵騎橫衝直撞,圍城的北周軍早已慌作一團。再看山上那邊,旌旗紛亂,人踩馬踏,黑壓壓、亂糟糟的北周軍士兵如蝗蟻一般四處逃散。敵軍這般情景,自然令北齊軍軍心大振,於是打開城門,內外夾擊,北周十幾萬大軍頓時全線崩潰。一時間,北周軍“盡棄營幕,從芒山至谷水三十里中,軍資器物彌滿川澤”。

  這場史稱“芒山大捷”的戰役,終以北周軍完全潰敗、北齊軍全面勝利而告終。蘭陵王也因此一戰成名,由幷州刺史晉升為尚書令,從此走上北齊的政治舞臺。後來又和元老宿將段韶討柏谷,攻定陽,並以戰功“別封鉅鹿、長樂、樂平、高陽等郡公”。蘭陵王也正是憑藉赫赫軍功,漸次升至太尉、大司馬、太保等高官要職的。

  悲慘的命運

  蘭陵王容貌縱是絕佳,軍功縱是顯赫,可依然無法改變他的悲劇式宿命。對他而言,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出生在一個瘋狂得近乎變態的帝王家族。北朝自建國以來,短短28年間,就換了六個皇帝,叔侄間彼此折磨,相互殘殺,一個比一個短命,也一個賽一個瘋狂。

  這個被後世稱作“禽獸家族”的高氏皇室,除卻後宮生活的淫穢不堪外,最令人寒心的便是絲毫不體恤骨肉親情,對親屬的血腥虐殺,手段更是出乎意料的野蠻和殘酷。蘭陵王的二叔文宣帝高洋,精神分裂加酒精中毒,整日裡瘋瘋癲癲,後聽信讒言,竟將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永安王高浚、上黨王高渙困在囚籠裡,用矛槊亂捅至死,並投火焚燒,再填以土石。九叔武成帝高湛,不但強行姦汙二哥文宣帝高洋的寡妻李氏,還當著李氏的面,把自己的親侄子太原王高紹德用刀柄活活敲死。此外,他還將六哥孝昭帝高演的舊太子、自己的另一個侄子樂陵王高百年虐打至死。

  蘭陵王的兩位兄長,也是慘死在他們的九叔手上的。大哥河南王高孝瑜因諫勸胡皇后不該和臣子玩握槊遊戲,加上奸臣讒毀,便惹得高湛大怒,強行命這位從小一起玩大的族侄飲酒37大杯,然後又命人在他回家的路上強行給他灌進毒酒,高孝瑜難受至極,便投水而死。

  三哥河間王高孝琬聽說大哥被毒死後,天天扎草人射箭,以洩心中怨憤。不久,高湛聽信讒言,將其抓入宮中施以鞭刑。高孝琬不稱陛下,直呼“阿叔”。高湛大怒:“誰是爾叔?敢喚我作叔!”

  高孝琬也是執拗脾性,不但不改口,反而問道:“神武皇帝嫡孫,文襄皇帝嫡子,魏孝靜皇帝外甥,何為不得喚作叔也?”

  高湛聞言暴起,親自用大棒擊碎侄子的兩腿脛骨,讓其活活痛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