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王者中的蘭陵王高長恭(二)

  後主高緯性格懦弱,與他的列祖列宗相比,荒淫有餘,殘暴稍次之,不過殺起自己的親人來,也毫不手軟。當初他的親弟弟琅邪王高儼在宮中聚眾鬧事,嚷著要造反,後被德高望重的老將軍斛律光巧妙化解。其實這事也就是帝王家事,十幾歲的孩子不懂事,耍性子、鬧情緒罷了,可高緯並不打算放過自己這個膽大妄為的親弟弟。胡太后知道大兒子心眼小,怕他弄死二兒,便把老二關在自己宮內,高儼每次吃飯前,太后都要親口嘗試,就怕老大投毒。幾個月後,高緯還是趁胡太后睡覺時,將14歲的高儼騙到自己的宮裡砍了頭。

  高儼的四個遺腹子也都“生數月而幽死”,被自己的親叔叔“斬草除根”,滅得乾乾淨淨。

  生活在這樣恐怖的帝王家裡,不緊張都不行。這也使得蘭陵王終其一生,一直小心翼翼,想盡一切辦法以求自保。“芒山大捷”後,武成帝賞其功,為他買來美妾20人,可他“唯受其一”,就是害怕太過張揚、遭人嫉妒。另外,在出任司州牧、青瀛二州刺史等地方官時,“頗受財貨”,也是想假借“貪殘”的壞名聲自毀形象,以免自己“威聲太重”而遭帝王猜忌。可他的心思,卻被一個叫相願的下屬尉官看穿。

  相願通達世故,一針見血地替他指出:“朝廷若忌王,於此犯便當行罰,求福反以速禍。”蘭陵王聞聽此言,潸然淚下,並當即跪求“安身之術”。由此觀之,蘭陵王這樣威武的大將軍,在非常態的政治屠戮高壓下,也不得不忍辱求生,箇中痛苦與心酸,已可想而知。後來相願給他出主意,要他裝病在家,“勿預事”。蘭陵王深以為然,依計行施,可北齊能征善戰的功臣,老的老,殺的殺,能夠放心依靠的也只有他了,因此“未能退”。一次,江淮寇擾,兵事告急,他害怕再次拜將,竟埋怨自己:“我去年面腫,今何不發。”真是恨不得自己把臉打腫充病人。自此蘭陵王故意“有疾不療”,千方百計想折騰出病來,以求借此避禍。

  身為帶兵的將軍,歷經多次血與火洗禮的蘭陵王,自然不是貪生怕死之輩,可帝王變態的心理邏輯使他陷入輸不得、贏不得的雙重尷尬。輸了戰事,怪他無能,丟了祖宗的江山社稷;贏了戰爭,又怕他聲威太重,壞了君王的春秋美夢。

  然而,無論蘭陵王如何千般琢磨,萬般小心,還是不經意間碰上了皇帝的“槍口”。後主高緯與蘭陵王再次談及“芒山之捷”時,頗有人情味地勸道“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蘭陵王一聽自己的皇弟如此體貼自己、心疼自己,內心澎湃不已,熱乎乎地“貼”上一句“家事親切,不覺遂然”。

  本是一句表忠心的話,可在小心眼的後主高緯聽來,感覺就很不爽。正如其父皇高湛不愛聽蘭陵王的三哥高孝琬叫他叔叔一樣,家事,誰的家事?誰和你是一家?高緯開始猜忌擁有兵權的蘭陵王是否想取彼而代之,真會把“國事”變成“家事”。

  蘭陵王說錯話後,雖然一再低調行事,刻意淡化自己,可終是躲不過“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劇宿命。武平四年(573年)五月的一天,後主高緯派使者看望皇兄,送來的禮物是一杯毒酒。蘭陵王悲憤至極,對自己的愛妃鄭氏說道:“我忠以事上,何辜於天,而遭鴆也!”

  鄭妃勸他:“何不求見天顏?”

  天真的鄭妃以為這可能只是一場誤會,只要蘭陵王向皇帝求情,終能討回性命。蘭陵王心裡卻很明白,向後主高緯討個說法根本沒用。他想起一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將斛律光,無緣由地被後主引誘入宮,被人用弓弦殘忍地勒死。如果他貿然入宮,還不知是怎麼一個死法。橫豎都是死,還不如選擇有尊嚴地死去。這樣卑鄙的君王,他不想見,也沒必要見。萬念俱灰的蘭陵王,扔下一句“天顏何由可見”,遂將鴆酒一飲而盡,決然離開了這個亂糟糟的人世。

  蘭陵王死前,有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那就是將“千金責券,盡燔之”。由此觀之,他實在不是貪婪的人。與後主宮中宮女“一裙直萬匹,鏡臺直千金”的奢華相比,與後主為皇后建寺“窮極工巧,勞費億計”的排場相比,他“貪殘”千金的野心也實在是太小了。把這些“責券”統統燒掉,預示著他想讓自己和別人都不再受累,統統都得以解脫。

  看完感想如何?感覺自己王者中的蘭陵王玩的順手嗎?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