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德裔貴族曾空降希臘當“債務國王”

  奧托一世從中得到啟示,此後不斷在公共場合宣揚“偉大理想主義”,即讓希臘恢復昔日橫跨歐亞非的東羅馬帝國領土,成為一個世界性大國。這種民族主義論調,自然更討希臘人喜歡。但這個夢想很快就破碎了。

  乘英艦來,坐英艦去

  前面提到,列強曾給了希臘6000萬瑞士金法郎的“紓困款”,但這些錢相當大一部分後來被英國人“認領”,1200萬作為贖金直接給了土耳其人。

  如今奧托一世要“強國”,只好繼續舉債。1854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俄國人和土耳其人開戰,奧托一世覺得時機來了,立即組織“志願軍”猛攻土耳其,“收復失地”。可希臘人的兩大債主英國、法國此次卻和土耳其結盟,一番折騰後,“志願軍”全軍覆沒,英法艦隊堵住比雷埃夫斯港,一堵就是3年,導致希臘經濟崩潰,外債大漲。

  希臘人同國王的蜜月也告結束,雙方誰看誰都不順眼。在希臘人眼裡,這個“債主國王”不信奉東正教,在奧地利和意大利爆發戰爭時,支持同說德語的奧地利,而不是和希臘人在革命時代並肩戰鬥的意大利。

  更重要的是,奧托一世沒有兒子,卻打算再為希臘找個德國或奧地利王子做下任國王,這當然讓希臘人越來越感到忍無可忍,開始掀起騷亂、政變,甚至企圖刺殺王后。

  1862年10月,已被希臘人控制的軍隊趁國王在伯羅奔尼撒視察時發動政變,匆匆趕回的國王在雅典吃了閉門羹,不得不倉皇登上英國軍艦回到巴伐利亞。

  按照希臘人的說法,這個“債主國王”乘英國軍艦而來,又乘英國軍艦回德國流亡———奧托一世頑固地抱著“希臘國王”稱號,甚至每天都要抽出幾個小時專門講希臘語,直到1867年去世。

  事實上,奧托一世被趕走的第二年,在列強首肯下,希臘人迎來另一位國王———來自丹麥的王子喬治。喬治一世在位期間依然與希臘人的“偉大理想”、外債糾纏不清。

  其間,因債務問題,希臘曾一度宣佈國家破產,直到一戰結束,才真正將這一問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