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小托馬斯斯當東:戰爭不可避免

  他在給阿美士德勳爵的報告中直言不諱:“哪怕會導致使命的失敗,也完全不應該同意叩頭。”

  阿美士德接受了他的意見。

  1816年8月28日,阿美士德使團夜裡才抵達北京,而清政府則安排他們連夜前往皇宮。

  在一場推推搡搡,連拉帶拽的禮儀之爭中,阿美士德明確表示拒絕向嘉慶皇帝叩頭。

  顯然,嘉慶皇帝對於當初馬戛爾尼未向乾隆皇帝叩頭的事情依然記憶猶新,因而此時看到了英國的態度,憤怒的嘉慶立即下旨將英國使團趕出北京。

  在小斯當東眼裡,這一次的屈辱遠遠勝過了上一次。當他們沿著舊路南下廣州的時候,陪同官員的敵意代替了乾隆時代的微笑,供給也惡劣得讓人難以容忍。

  而嘉慶皇帝寫給英國攝政王的信更讓英國人感到絕望:“嗣後毋庸遣使遠來,徒煩跋涉,但能傾心效順,不必歲時來朝,如稱問化也。俾爾永遵,故茲敕諭。”

  意思很明確,大清王朝不歡迎英國人。不僅如此,嘉慶皇帝還下令將小斯當東驅逐回國。

  儘管事後中國政府出於歉意或者息事寧人的目的頒佈了幾個有利於歐洲人經商的地方法規,卻無法平息小斯當東內心的憤怒。

  他意識到“屈服只能導致恥辱,而只要捍衛的立場是合理的,態度堅決卻可以取勝”。

  在他的內心世界裡,乾隆時代帶給他的那一點點的親切感已經隨著嘉慶皇帝粗暴的態度徹底消失了。

  1818年至1852年間,小斯當東數次當選為英國下議院議員,是當時英國下議院中對中英關係較有影響的議員之一。

  就在小斯當東們因為中英之間的困境而一籌莫展的時候,另一股力量正在改變著中英兩國的關係,他們就是鴉片走私商。

  由於自從貿易開展以來,英國人的各種工業產品都無法打開中國的市場,英國商人,只能走私鴉片來平衡過於畸形的中英貿易。

  但是,鴉片走私的暴利很快就超出了始作俑者的意料,參與走私的也不僅是英屬東印度公司。

  鴉片走私的猖獗徹底打破了中國對外貿易的平衡,中國由入超變為出超,大量白銀外流,引起了國內的銀荒。

  而吸食鴉片對中國人身體的殘害更讓中國人擔心它將摧毀帝國的武裝力量。

  於是,清政府中禁菸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最終道光皇帝決定委派林則徐赴廣州禁菸。

  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立即引起了英國下議院的激烈討論。

  議員格萊斯頓反對為了一種罪惡的交易而挑起戰爭,日不落帝國,絕對不能成為“武裝販毒集團”。

  而此時,小托馬斯斯當東站了起來:“我們進行鴉片貿易,是否違反了國際法呢?沒有!當兩廣總督用他自己的船運送毒品時,沒有人會對外國人也做同樣的事感到驚訝。”

  “如果我們在中國不受人尊敬,那麼在印度我們也會很快不受人尊敬……如果我們要輸掉這場戰爭,我們就無權進行;但如果我們必須打贏它,我們就無權加以放棄。”

  此時全場肅靜,所有人都在傾聽他的講話。幾分鐘後,他給出了最後的結論:“儘管令人遺憾,但我還是認為這場戰爭是正義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隨即,大廳裡響起了長時間的掌聲。

  三天後下議院投票,結果是:主戰派271票,反戰派262票,9票之差。就這樣,在英國人看來是為了正義的鴉片戰爭爆發了。

  小托馬斯斯當東也成了促成了鴉片戰爭的爆發的始作俑者。

  而這場戰爭的結果不言而喻,英國獲得了勝利,大清帝國一蹶不振。

  這樣一個人當然在中英關係中最有發言權。濃厚的中國情結並沒有妨礙他向英國人建議進攻中國。乾隆皇帝的荷包也於事無補。事實上,中國之行令年少氣盛的他深感屈辱,從中國回來後,他就一再告訴英國人,對中國必須採取強硬手段,想通過和平手段讓中國人尊敬英國是不可能的。

  小托馬斯斯當東不會想到,他對中國的看法不僅引發了一場鴉片戰爭,而是徹底的終結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文化,打開了中國近代史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