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明朝對在外華僑的態度如何?

  馬尼拉憂心明廷報復

  大量屠殺華僑對菲律賓本土經濟產生致命影響,物資匱乏、經濟蕭條。當局財政狀況嚴重惡化,甚至需要借貸度日。西班牙人憂心中國商船不再到來,會令遙遠的美洲受到波及。更大的恐懼是,他們擔心明朝政府會進行報復。西菲當局緊急加強戰備,但軍隊士氣低落,口糧嚴重不足。殖民者只能心驚肉跳地等待,馬尼拉籠罩在絕望和蕭條氣氛中。1604年6月,一批對前途悲觀的富人離開馬尼拉,舉家遷往墨西哥。

  西班牙駐菲律賓總督阿庫尼亞一面做些表面工作,如部分發還華僑商人的財產,發動倖存者給國內寫信,企圖證明西班牙殖民者“清白”;一面派特使奎瓦攜帶致廣東、福建兩省巡撫和其他官員的函件,於1603年12月10日乘船前往澳門,並趁機刺探中國有否進攻菲律賓打算的軍事情報。考慮到澳門的葡萄牙人對中國比較瞭解,阿庫尼亞還寫了幾封信,詳述華僑起義事件,並附上致中國官員函件的副本,讓奎瓦分發給澳門的司令官、主教、在政務方面有著較大發言權的耶穌會教士等。

  奎瓦一行因遭遇風暴於1604年2月折返馬尼拉,2月25日又由150名西班牙士兵和一名神父陪同再赴澳門。但葡萄牙人出於打擊貿易競爭對手的考慮,始終未將函件轉交中國方面。

  萬曆王朝做出荒唐決定

  奎瓦等抵達澳門的消息傳到漳州,有經常往來漳州和馬尼拉的中國富商到澳門與其會見,答應把函件轉交中國官員,設法動員華僑繼續貿易。奎瓦在澳門瞭解到,明朝政府已獲悉屠殺事件,但全國平靜,沒有集結艦隻進攻馬尼拉的跡象。獲得這個重要情報後,奎瓦購買了一批軍事物資,於5月回到馬尼拉。

  奎瓦帶回的消息令西菲當局憂懼大減,但直至1605年5月,西班牙人望眼欲穿的華商船隻仍難覓蹤影,相反卻從澳門傳來消息,中國已經集結一支軍隊,準備前來興師問罪,一時間又使西班牙人驚懼不已。

  事實上,儘管明朝當局瞭解了事件真相,但它一貫把移民國外的華僑視為賤民,因此僅寫了一份《諭呂宋檄》,於1605年5月底、6月初由中國貿易船隊中一名船主帶到馬尼拉,分交菲律賓總督、馬尼拉最高法院和馬尼拉大主教。檄文未對屠殺行為進一步嚴加追究,只要西班牙殖民當局保證華僑今後生命財產的安全,並宣佈對殖民者“不忍加誅”,“其海外戕殺姑不窮治”,要求西班牙方面“當思皇帝浩蕩之恩,中國仁義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