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明朝對在外華僑的態度如何?

  明朝未出兵討伐還有當時現實條件的限制。在西班牙屠殺華人大致同一時期,大明王朝進行了三場大規模戰爭:在西北的寧夏,西南的播州,特別是從萬曆二十年(1592)開始的長達7年與日本在朝鮮進行的戰爭。這三場大戰明朝都取得勝利,但國家軍事和財政能力損耗極大。

  更何況明朝出兵之後,“他們”能獲什麼名?什麼利?

  明朝內部的各大利益集團!

  既無名,又無利,何必多此一舉!

  鄭氏父子曾欲出兵

  明朝的縱容使得殖民者對菲律賓華僑的欺壓更加有恃無恐,絕境中的華僑不堪其苦。1639年,華僑再次發動起義,並堅持近4個月。這一次,西班牙殖民者徹底殺紅了眼,無數華僑平民包括虔誠的天主教徒死於屠殺。

  得知菲律賓華僑的悲慘處境後,1657年,堅持抗清的明朝大臣鄭成功緻函爪哇島巴達維亞的一名華僑,要求他停止與西菲當局進行貿易。他還提出要率兵攻取菲律賓,以示懲罰。1662年,鄭成功攻下臺灣後,派人向菲律賓總督下書,譴責其殺戮掠奪華僑的罪行,嚴令其改邪歸正。

  面對鄭成功的威脅,西班牙人反而進行了第三次對華僑的集體屠殺。鄭成功聞訊大怒,他一面撫卹逃到臺灣的華僑,一面組織籌備軍隊,於是菲律賓島上再度風聲鶴唳,人人自危。當時荷蘭人也威脅著西班牙人在菲律賓的地位,島上菲律賓人反西起義頻發,西班牙殖民者感到回天乏術,隨時準備撤離。

  但鄭成功尚未出兵就出現內亂,不久鄭成功病逝。他的兒子鄭經接著治理臺灣,並派人同西班牙殖民當局交涉。據說鄭經在1670年和1671年兩次準備征討馬尼拉,但因各種因素而未能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