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往昔輝煌的隋唐大運河

  還有更古老的

  隋煬帝的大運河並不是最古老的,在此之前,在同一地點,局部的運河已經存在了,它們是隋唐大運河的前身。

  實際上,隋煬帝的大運河是在前人局部運河的基礎上,又利用了黃河、淮河的某些自然河道,開鑿串連而成,既是繼承,又是發展,當然,是有重大突破和質的變化的。這也說明,隋煬帝的大運河能在六年內以極快的速度修通是有物質基礎的。

  前人修的運河裡,以鴻溝、白溝最為有名。

  鴻溝是古代溝通黃河和淮河的運河,是中國中原運河的鼻祖,大概始自東周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300年,僅比南方的古邗溝晚120年。鴻溝起點位置在今日洛陽和鄭州之間,在鞏義市和滎陽市北部,引黃河水南下,經尉氏、太康、淮陽匯入淮河,其下游東出的一支,即是後代著名的汴河。鴻溝之所以有名是因為楚漢相爭就發生在這裡,並以此為界劃分楚、漢。當時漢霸二王城就在今日滎陽東北廣武山上,今有遺址。

  白溝是三國時期曹操為了軍事目的開挖的古運河,始於公元204年,距今1800多年。其前身是戰國時黃河北岸的運河,先築古陽堤,將太行山各路的水截住,不入黃河,匯於嘉義境內,沿堤東流,經衛輝市流至浚縣的新鎮,和山西來的淇水匯合,流入黃河。淇水是山水,很清,又稱清水。曹操向北征伐駐今河北臨漳一帶的袁尚,截水量充足的淇水,不入黃河,興建白溝水渠,流向東北,以通糧道。後來白溝構成隋煬帝北征高麗修鑿的永濟渠的前身,永濟渠宋時稱御河,明以後至今稱衛河。

  由於鴻溝、白溝這樣的古代早期人工渠道的存在,在挖鑿技術上和運河管理上都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同時又為隋煬帝挖鑿大運河提供了部分現成的河道,加上天然自流河道的借用,大有集大成和水到渠成之勢,一個世界級的空前絕後的偉大工程遂告誕生。

  不過,鴻溝也罷,白溝也好,蹤跡難覓,遺址的實地考證成了焦點問題,因為光有歷史文獻是不夠的,一定要有實體的論證,要有實體演變軌跡的考古挖掘。

  隋唐大運河“申遺”任重道遠

  由於隋唐大運河的兩大特點,一是歷史更加悠久,二是多年廢棄不用,一半埋入地下,使得它的“申遺”難度比京杭大運河更為艱難。

  隋唐大運河的“申遺”任務應分解為以下三大目標:

  第一,在運河經過的省市裡需分段繪出大運河的準確平面走向圖和立體落差圖。這個任務要落實到地級市身上。對上半段來說,河南的永濟渠涉及洛陽市、鄭州市、新鄉市、鶴壁市、安陽市,河北的永濟渠涉及邯鄲市;對下半段來說,河南的通濟渠涉及洛陽市、鄭州市、開封市、商丘市,安徽的通濟渠涉及淮北市、宿州市,江蘇的通濟渠涉及淮安市。每個市再往下面的縣分解。譬如,河南的商丘市要由西往東分解給睢縣、寧陵、商丘市區、虞城、夏邑、永城六個區縣;安徽的宿州市要由西往東分解給埇橋區、宿州市區、靈璧縣、泗縣四個區縣。這樣,一市接一市,一縣接一縣,就有了隋唐大運河的精確的平面走向圖和立面落差圖。繪出立面落差圖很有必要,它能幫助理清逆水走時,船究竟是靠划槳,還是靠拉縴,或是揚帆,或是用水閘來提升,兩岸相應的設施也大致可以摸清。

  第二,為了實現第一條,每個縣要選至少兩個點來實挖考古,兩點間可以大致畫出一條有根據的直線來。實挖的目的,在於找到大運河的河床遺蹟,繪出剖面圖,知道河寬、河深、河床槽面形狀以及標高。

  第三,通過第二條的實施,可以找到相應的考古實物,包括碼頭、堤岸、沉船、瓷器、碑刻、倉窖遺址,等等,從而斷定年代以及繁榮程度。

  為了這三條目標的實現,各省市縣的領導人和專業人員,人民群眾一直在往前走。

  總之,隋唐大運河“申遺”工作剛剛拉開序幕,目前的工作僅僅是開端,一切結論都應該在紮實工作的後面。走在前面的要繼續帶頭,走在後面的要迎頭趕上。

  隋唐大運河,地下的輝煌,你的面紗是黃土,終有一天,一夢醒來,世上已過兩千四百年,你醒了,帶著伴你沉睡了24個世紀的數不盡的行頭、家當和珍寶,宛如一座空前宏偉的歷史、自然和人類文明的大博物館,迎著21世紀的曙光走來,消息傳開,你的輝煌,已經變成可觀可近的了,會讓全世界的人驚訝得合不上嘴,繼而一齊歡呼雀躍,併為之傾倒!

  中國有兩條巨龍,一條是盤踞在高山峻嶺上的長城,一條是橫跨五大水系的大運河,其中隋唐大運河有一半還埋在黃土中,這兩條巨龍是世界級的人類偉大工程,是中華文明的偉大象徵,是中華精神的代表,而且大運河比長城更為積極。

  我們今日歌頌你們,宣傳你們,只是想善待你們,保護你們,而斷斷不想打擾你們,裝扮你們,讓你們不得安寧。不,不是這樣。對隋唐大運河,也絕不會再整體挖掘出來,或者,再企圖通水通航,我們只是想知道你究竟躲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