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十七世紀翻天覆地的同一年

  這就是為什麼大清順治元年的元旦竟然如此平靜、冷清的緣故。

  西北刮來的狂風沙

  時間:1644年、大順朝永昌元年,元旦

  地點:西安古都秦王府

  當前一年的十月,李自成佔領了古都西安後,在持續的攻擊中,輕易地取得了大明江山西北部大片土地。大明王朝明顯呈現了土崩瓦解之勢;李自成當仁不讓想取而代之。

  這一年元旦,李自成正式在西安成立他的新政權,建國大順,改元永昌,自己也改名為李自“晟”,並且以明朝分封在西安的秦王府為新順王府,發動大量民夫修整長安城,把城牆加高加厚,壕塹加深加寬,比原來更加壯麗。這時,按照軍冊所載,大順皇帝李自成已擁有步兵四十萬,馬兵六十萬,的確有實力可以立國稱帝,與大明和大清分庭抗禮,鼎足而立了。

  李自成是在1630年離開家鄉米脂縣,參加所謂“流寇”的反明武力。經過十四年的時間,當他再回到故鄉時,已是與大明王朝分庭抗禮的大順國王。古人曾說過: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李自成也未能免谷。但他有更深刻的感受。

  兩年前,大明朝廷將他的祖塋掘毀,為的是傳說他家的祖墳埋在“龍脈”上,將要取代大明江山。因此他在戎馬倥傯中一定要回來了解究竟,以便修復原狀。於是他召集當地父老集議,精選工役,完全按照原來的地形、地貌和地脈形勢,甚至坡坎樹木,一切都要恢復原狀,不能有半點差錯。墓地竣工後,舉行了一次隆重的祀典,才返回延安,並且改延安為天保府,米脂為天保縣。

  這一年的正月裡,北京城還發生了一件怪事。

  帝都北京,每年都要熱熱鬧鬧地過元宵節。從正月初八開始燃燈,一直要鬧到十八日止,一共十天,九門不閉,燈火通明,金鼓震天,遊人如織。

  每天從外地進城的民眾以千百計,都說是進京城來“鬧元宵”的。三五天後有守門的官兵感到奇怪,為什麼每天進城那麼多人而第二天卻沒幾個出城的?

  等過了三個月,當李自城大軍兵臨北京城下時,不但守城的官兵大多不加抵抗,城內且有數千百人鼓譟開城接應。原來正月鬧元宵進城的那些人正是大順軍的前鋒,他們帶了不少的金銀,入城以後,大量收買守城將士。因此,官兵不但不盤查他們,更掩護他們在大順軍攻城時作內應。三月十九日北京城如此輕易失守,這也是原因之一。

  這就是——

  公元1644年

  也就是——

  大明朝統治中國二百七十六年的最末一年

  大清朝入主中原二百六十八年的第一年

  大順朝建立的一年,也是滅亡的一年

  雖然大明朝連續出了三個爛皇帝,政治、軍事、經濟都連續爛了六七十年;

  雖然長城外的女真族在遼東地區連續擾攘了近三十年;

  雖然大順軍在廣大中原和西北地區已經竄擾了十幾年;

  但是,直到這一年——1644年,才真正到了決定性的關鍵時刻。

  這一年頭一百天裡,大順軍兵不血刃攻下了大明朝帝都——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身亡。大清軍得到明朝驍將吳三桂邀請,在山海關一戰後,把登基才一天的大順朝皇帝李自成趕出北京城;六歲的小皇帝福臨輕而易舉登上了紫禁城中元、明兩代二十四個皇帝坐過的寶座,開創了歷時二百六十八年的大清帝國。

  這就是1644年,一個天翻地覆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