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乙未事變”中慘痛無比的她(一)

  與此同時,由於高宗生性懦弱,實權落入閔妃外戚集團手中,閔妃成為之後二十多年中朝鮮的實際統治者。

  閔妃如何讓自己兒子成為王儲?

  逼退了大院君以後,閔妃和豐壤趙氏的矛盾又起。曾幫助閔妃奪權的大王大妃趙氏(神貞王后)不滿閔妃單獨掌權,便和自己孃家的豐壤趙氏一起抵制閔妃。逼退大院君後不久,閔妃產下一子,就是後來的朝鮮純宗李坧。這是高宗的第二個兒子。閔妃欲將李坧立為世子,以確立自己的地位,但以大王大妃趙氏為首的豐壤趙氏集團堅決反對,和先前的大院君一樣主張立高宗庶長子李墡為世子。驪興閔氏和豐壤趙氏兩派的鬥爭逐漸白熱化。豐壤趙氏集團先發制人,借自己的姻親、領議政李裕元以四年一度的賀正使出使清王朝的機會,讓李裕元巴結清朝實權人物李鴻章,使李鴻章向朝鮮施壓,立李墡為世子;閔妃集團也不甘示弱,讓自己孃家親戚閔奎鎬出任禮曹判書,負責對華外交,使清朝傾向自己一方。

  這時,大院君的部下蠢蠢欲動,找機會報復閔妃。高宗十一年(1874年),閔妃的哥哥、驪興閔氏的骨幹閔升鎬在家中被炸彈炸死,連同閔妃的母親感古堂李氏也被炸身亡。這件事震驚朝鮮政壇,朝野多指認該事件系大院君黨羽申哲鈞所為。閔妃又抓住了鞏固自己權勢的機會,她並沒有立刻追查這件事,反而允許大院君進京;而大院君為了洗刷自己的嫌疑,避免追查到自己身上,便讓朝廷中立場傾向於他的元老大臣支持將閔妃之子李坧冊立為世子,優勢立即倒向閔妃。在得到朝中大多數人支持之下,豐壤趙氏一派被迫退讓,清朝也默許了將李坧封為世子的決定。於是閔妃如願以償,終於讓自己的兒子成為王儲,在朝鮮的統治地位也由此鞏固。

  閔妃集團與日本的關係——開放親日到矛盾重重

  閔妃執政以後,對內廢除了大院君的大量措施,如大院君執政時期濫發貨幣,甚至大量引進清朝錢幣,閔妃集團都加以廢除,宣佈“清錢禁輸”;又安撫儒生,緩解大院君時代儒林和朝廷的緊張關係,專門恢復了書院和萬東廟(儒生祭祀明神宗的廟宇,大院君時裁撤)。對外閔妃集團則傾向開放國門,閔妃集團把持的政府中,樸珪壽、閔奎鎬等主張開放的官員都得到重用,並且在高宗十二年(1875年)的“雲揚號事件”中,頂住了全國的壓力,與日本締結了《江華條約》,終於打開了“隱士之國”朝鮮的門戶。

  另外閔妃集團還派遣修信使團出使並考察日本,設立近代機構“統理機務衙門”,並在高宗十八年(1881年)成立了朝鮮歷史上第一支近代新式軍隊——別技軍。

  這支軍隊由日本人擔任教官,並按日本軍制編練。但閔妃集團的這些措施被指斥為“軟弱外交”,其開放親日的做法也被認為是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的開端,為以後日本吞併朝鮮鋪平道路。

  這樣一位如此能幹的閔妃結局如何呢,為何要遭受如此摧殘呢?這還要從日本說起。

  甲申政變後,日本在朝鮮的侵略步伐有所減緩,改以經濟侵略為主。日本資本家在朝鮮以日本國內價格的1/3大量收購朝鮮的大米、大豆、棉花等農產品,運回日本銷售牟取暴利;又在朝鮮傾銷劣質紡織品,這些都使朝鮮城鄉手工業迅速破產,極大加劇了朝鮮人民的貧困,使朝鮮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而閔妃集團依然驕奢淫逸,鋪張浪費,賣官鬻爵,不思改革。這又釀成了一場朝鮮歷史上的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東學黨起義。

  高宗三十一年(1894年)三月,東學道領袖全琫準在全羅道起事,並接連擊潰官軍,在四月二十八日攻陷了全羅道的首府——全州,兵鋒直逼漢城。東學起義軍將矛頭直指執政的閔妃集團,其綱領之一就是要“驅兵入京,盡滅權貴”,其張貼的榜文更是明確指出“以國勢論之,執權大臣皆閔姓,終夜經營,只知肥已。其黨派布各邑,日以害民為事,民何以堪?”。

  閔妃集團面對聲勢浩大的東學黨農民起義十分恐懼又無力鎮壓,再加上當時風傳大院君與東學黨相勾結,裡應外合推翻朝廷,閔妃集團更加惴惴不安,遂又一次向清廷求援,請求其鎮壓農民軍以維護自己的統治。誰知這致使了閔妃集團的第二次垮臺。

  明成皇后被殺事件是史上少有的殘忍、野蠻事件

  日本已連續在壬午兵變和甲申政變中吃了敗仗,丟盡了臉面,於是蓄謀已久,要與清朝在朝鮮決一死戰,以實現其稱霸世界的野心。這一次東學黨起義,正好給日本以可乘之機。日本以保護僑民和使館為藉口陸續派海陸軍隊一萬多人抵達朝鮮,形成與駐朝清軍對峙的緊張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