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慈禧忠誠的外迷

  在日本,甚至還有慈禧的忠實粉絲對她頗為崇拜,比如日本國際記者的先驅田原禎次郎就是。他在1908年寫過一部名為《清國西太后》的書,記錄了自己對慈禧的看法和當時的逸事。

  他記載慈禧上過《生活》期刊封面,極有外交手段。庚子事變後各國都對清政府充滿疑慮,慈禧便主動邀請各國公使的夫人、孩子到宮中玩耍,通過夫人外交恢復形象,這一做法十分有效。她甚至會主動送給孩子禮物,與夫人們坐在一起照相,顯得十分開明。

  然而,就在這段記述中,田原記下了一個可能自己都沒有留意的情節:在一次這樣的外交活動中,慈禧和夫人們討論問題,一名中國官員始終跪在地上,隨時接受慈禧關於外國情況的諮詢,這個人是“清國駐英公使”。

  這讓田原一直渲染的慈禧開明形象出現了極大的反諷——和外國公使的夫人們可以平起平坐,中國最熟悉國際情況的官員,卻要一直跪在地上,似乎讓我們隱約抓到了一點甲午戰敗的深層原因。

  如果看一下北洋水師留學人員和日本留學人員的照片並進行對比,或許這個深層原因更加呼之欲出。

  可以看到,在英國,劉步蟾比東鄉平八郎更像一名軍人。和網上所說兩人是同學不同,劉步蟾是免試格林威治海軍學院,直接上艦實習的;東鄉平八郎則是英語不佳,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無奈進入商船學校學習。實際上日本的人才當時並不比清朝的強,連伊藤博文都是考不上格林威治海軍學院,黯然而歸的。從當時對於工業文明的理解和成就上看,劉步蟾都遠勝伊藤博文和東鄉平八郎。火山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