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慈禧忠誠的外迷

  但是,他們各自回國開始成為政府官員後的照片上,東鄉平八郎依然是歐式服飾,而劉步蟾卻是長袍加上大辮子。西服明顯比長袍更適合現代社會的節奏,我們是在進步還是在退步?

  日本新興的維新陣營對導致日本落後的舊體制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理智的批判,並利用已有的地位和權力,全力推動這種變革。理想變成了一個個實實在在的行動,變成了全民族上下一心的整體合力。而中國的改革者並不被社會認同,必須脫掉“蠻夷”的西服,穿回長袍馬褂,戴上瓜皮帽,才能為世人所接受,才有機會實施所需的改革。這種猶豫在變革圖強的道路上造成中國逐漸落後,在軍備競賽中則是自動退出。揹負著歷史的包袱,中國的改革者,困難要大得多。

  即便是變革的支持者,也會出現極大的迷惘。慈禧,不時表現出她的開明。但是,她的觀念中,自己是在被英法聯軍追著跑,無法關閉國門才不得不求新求變的。所以,促成社會變革的理由,是敵人有的我們也要有,他們有大炮和戰艦,我們也要學他的堅船利炮,進行近代化軍事改革。

  這種觀念在自強進入瓶頸期的時候,顯示了極大的負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