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大名鼎鼎的黑衣宰相

  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燕府護衛百戶倪諒告變,兵部尚書齊泰命令北平都指揮張信逮捕朱棣。然而張信卻把此命告訴朱棣,朱棣於是決定起兵。當時正遇到暴雨臨近,簷瓦墮地,朱棣色變。道衍說道:“這是祥兆!飛龍在天,一定有風雨跟隨。瓦片掉下了,將要改用皇帝那黃色的瓦了。”

  之後燕兵起義,朱棣以“清君側”為名,號稱為“靖難之師”,史稱“靖難之變”。

  同年十月,朱棣襲擊大寧的時候,李景隆趁機圍燕京北平。道衍則善於堅守,抵抗中央軍的數次攻擊,並於夜間派遣壯士偷襲。後燕軍回援,內外夾擊獲得大勝。李景隆、平安等先後戰敗逃撤。朱棣圍困鐵鉉防守的濟南城長達三月之久仍不克。

  道衍寫信勸道:“部隊疲勞了,請班師回北平吧。”朱棣於是返回。此後遭盛庸軍截擊,在東昌之戰時燕軍大敗,張玉被殺,再次返京。此時,朱棣打算稍微休整,而道衍則堅持積極備戰,並進一步招募勇士,擊敗盛庸且破房昭的西水寨。此時,道衍對朱棣說:“不要再攻下城池了,而應當迅速進攻京師。京師力量單弱,一舉之下必然能攻下。”

  朱棣聽從了他的意見,並接連在淝水、靈璧擊敗中央軍,並渡過長江進入京師金陵。朱棣在燕王府時,所接觸的都是武將,而唯獨道衍是定策起兵的。當朱棣在山東、河北轉戰時,其部隊進退、戰機等都由道衍決定。道衍從未臨戰指揮過,但是朱棣攻下南京後,論功道衍為第一。

  歷史按姚廣孝的計劃穩步鋪展,他成功地兌現了當年的諾言——送給朱棣一頂白帽子,由王變成了“皇”,建文帝不知所終。

  即位不久,明成祖朱棣決定遷都北京。如此一來,修建紫禁城皇宮,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姚廣孝參與了定都北京的重大決策,確定紫禁城皇宮的堪輿方位,確定故宮的地理定位、規劃、佈局、功效、興建。

  為了嘉獎姚廣孝的功德,德勝門西被設置了水關,並在此地堆土為島,水從兩旁入積水潭。島上初建有姚廣孝祠,後改為鎮水觀音庵。

  功成名就之後的道衍和尚不但被永樂皇帝賜名“廣孝”,而且把元朝宰相托託的宅院也賞賜給了姚廣孝。可是他就是不還俗,還申請將自己的宅院改造成了京城最大的寺廟之一“崇國寺”。自己只當了個監管僧人事務的六品官和崇國寺住持。600多年前姚廣孝就在那裡,白天走出寺廟穿著朝服去陪王伴駕,晚上回來仍然一襲袈裟青燈古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