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大名鼎鼎的黑衣宰相

  在朱棣登上皇位後,姚廣孝白天輔佐朱棣,盡人臣之事,晚上修佛養性,行僧侶之職。姚廣孝雖仍參與朝務,但一直居住在寺廟裡,過著非常清貧的生活。

  “靖難之役”後的姚廣孝,低調內斂,毫不張揚,其白天上朝,晚上依然與青燈古佛作伴。對朱棣的賞賜,大多拒絕。金銀財寶,也都散給宗族。所以,姚廣孝也得了一個“黑衣宰相”的稱呼。

  世人俗稱其為“黑衣宰相”。其雖無宰相之名,但有宰相之實。

  奇才:編纂《永樂大典》設計永樂大鐘

  永樂十六年(1418年)三月十八日,姚廣孝病逝於慶壽寺,享年八十五歲。這在古代可算得上是老壽星,死後被皇帝葬在了今天房山區的常樂寺村。永樂皇帝還親筆為他題了一座“神道碑”以示紀念,表彰這位永樂朝第一謀士。然而姚廣孝的奇謀卻並不是他留給後世的最大貢獻。

  中國歷史上有兩部最重要的大型彙編書,一部是清朝的《四庫全書》,被稱為中國古代最大的叢書;一部是《永樂大典》被稱為中國最大的百科全書,這本大典字數多達三億七千萬,可惜的是沒能流傳於世。後者的總編纂官就是姚廣孝。

  姚廣孝的文采不在清代第一才子紀曉嵐之下。北京大鐘寺那口永樂大鐘的設計師和監造人是姚廣孝;在主持“崇國寺”之前,太廟的主祀官也是姚廣孝;朱棣修建北京城大批南方的能工巧匠被徵集到北京,主辦者又是姚廣孝。

  如此看來,這第一奇人的名號似乎真是非姚廣孝莫屬。因為從紫禁城的設計,到《永樂大典》的編纂,再到永樂大鐘的鑄造,假如沒有姚廣孝這位奇才的參與,今天的北京沒準兒還真要遜色幾分。

  永樂十六年,姚廣孝坐化於慶壽寺,終年84歲。追贈榮國公,諡號恭靖。朱棣親自撰寫神道碑銘,並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廟,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