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被母虎餵養的斗子文

  戰國時期,兩位偉大的私生子--孔子和子文,也許是他們心意相通,孔子對斗子文作了很高的評價,《論語·公治長》記載:"子張問曰:'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己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

  子文無比浪漫的出生傳說

  若敖氏家族是楚國的大士族,鬥、成兩姓的權勢可與楚王並駕齊驅。令尹斗子文乃若敖氏子孫,其父鬥伯比是楚武、文王時代的重臣。斗子文的出生與鄖國有關。

  鄖國為姬姓國,《括地誌》及《元和郡縣誌》記載今湖北安陸一帶為古鄖國所在。

  安陸至今有鄖鄉、鄖亭、鄖公廟、鄖城等遺蹟。鄖國應屬於"武王之穆"的諸侯國周初所封。

  漢川的文化名人王老黑先生(已於2005年9月6日凌晨,走完輝煌的生命旅程),王老黑先生曾給後輩們講述漢川城的歷史典故,特別提起過城西山坡,曾稱楚王嶝,令尹嘴,山上還有子文祠、子文碑。

  子文之父,年輕時的鬥伯比,隨母去鄖國姑母家做客。姑母乃鄖國王后。在這裡,鬥伯比結識了年輕漂亮的表妹。或者在一次節日中,或者在郊遊時(總之古人有意製造未婚男女約會的節日很多),兩人一時性起,便發生了關係,致使表妹有了身孕。姑母得知,看在眼裡,急在心頭。未婚先孕,對於貴族之家,還是不甚光彩。遂將女兒閉關於靜室,待公主生子後,其母將出生的嬰兒遺棄於荒郊澤地。

  這一遮羞舉動成就了歷史上一次重要的野合事件。鄖國國君正好圍獵於此,見一母虎蹲於前,一陣箭雨射去,哪知母虎紋絲不動。

  繞前細視,見母虎正餵乳一個嬰孩。帶回嬰兒,交與夫人,告知奇事,才知原本是自己的外孫。鄖國之主滿心歡喜,可以預料被母虎餵養過的孩子必有一番大作為,便偷餵養於宮中。

  待下一年度,公主嫁與鬥伯比時,兒隨母行。遂取名"鬥谷於菟",用楚國方言意為"乳於虎"。待慢慢長大,斗子文的文韜武略,經國濟世之才慢慢顯露出來。當前任令尹子元,脅迫文夫人於後宮之中,文夫人密求於人的第一對象,就是這位足智多謀的鬥谷於菟。子文便緊急密奏楚成王,並研究對策,一舉顛覆了子元不擇手段狂追王后的流氓集團。子元滅亡,楚王欲起用三朝元老斗廉。鬥廉推薦了子文。他認為方今天下與楚為敵者,齊國也。齊有管仲國富兵強。

  如與中原抗衡,非鬥谷於菟不可。關於鬥伯比與表妹這次重要的野合事件,之所以成為千古佳話,是有其時代背景民風民俗等諸多原因的。

  戰國時代,儒家思想尚未到束縛於人的地步,或者說風俗也與中原地區迥異。比如與楚成王同時代的齊桓公,年輕時的公子小白,在東夷的土地上,裸著身子坐在車上,在光天化日之下,順手提個順眼的逛街女子,褪掉女子的衣裙,就地行起好事來。

  這種玩酷,在齊國都城必成一道亮麗的風景而非有傷風化。對於野合,史家有兩種看法,一是"野合"與宗教禮俗活動有關;另外一種觀點,古人認為通過"野合",可以促進農事的播種和豐收。關於野合作為禮俗的記載,見於《周禮·地官·媒氏》:"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聞一多先生考據,奔,朋也,風也;會,即合也。

  另《後漢書·鮮卑傳》記載:"春季大會,洗樂水上,飲宴畢,然後婚配。"可見野合之風沿襲甚久。

  東漢末年的僻遠之地仍有"野婦覓夫"的習俗,如"曰南有野女,群行覓丈夫……裸袒無衣服"。野合還與"社祭"有關。

  在許多上古的巖畫、雕刻中有多幅"野合圖"。河南洛陽發現墓門壁畫繪有"一裸體女子,橫臥樹下,形象繪製得既逼真又頗生動"。

  在四川成都發現的東漢墓中壁畫上,一女子將衣掛於樹上,棄筐於一旁,男女裸體在樹下野合,甚至有幾個男子在一旁排隊等候。所以,我們見到《左傳·宣公四年》記載斗子文出生就不足為怪了:"初,若敖娶於鄶(即鄖),生鬥伯比。若敖卒,以其母畜於鄶,淫於鄶子之女,生子文焉。鄶夫人使棄諸夢中(楊伯峻《春秋左氏傳》注:夢即楚之雲夢澤,在江北)。虎乳之。鄶子田,見之,懼而歸。夫人以告,遂使收之。

  楚人謂乳谷,謂虎於菟,故命之曰鬥谷於菟。以其女妻伯比。實為令尹子文。"可以說,野合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文明進程,野合在現代人這裡被解讀為有傷風化。可是,我們儘管不刻意地去·開歷史,這類浪漫事件卻仍比比皆是。我們甚至不得不承認,野合對於中華民族有著非凡的作用和無與倫比的獨特意義,甚至影響和推動了中華文明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