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國史上最早的國家級藝術美院

  由“主題先行”的創作方法鼓勵畫家去賣弄一時的巧智,也容易帶來空洞抽象的習氣和畫風。這又是畫院自創辦那日起便有的悖謬。事實上,這些畫家一旦入畫院,基本上要按宮廷的意圖來作畫,會意者受獎或晉爵。

  比如宣和年間(1119—1126年)薛志畫鶴稱旨,“賞賚十倍”,又劉思義畫御容稱旨,晉升待詔。不合意者會招來斥責。據說畫工創作時還須先呈一個初步的稿子,經審查通過才可加工完成。徽宗會時不時來審察,稍不如意,便加批評,命令另選題材。許多時候還是以皇帝的性情用事。

  畫院的學制班次分成三舍三等,仿的是太學制。初入學為外舍,外舍升內舍,內舍升上舍。每月私試一次,由教師考。每年公試一次,過關補入內舍。隔年舍試一次,補上舍。

  上舍生分三等,上等的任官,中等的免禮部試,下等的免解試。考題與入學命題方法相似。在課程的設計上,分專業課和公共課兩類。專業課包括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六門,公共課為《說文》、《爾雅》、《方言》、《釋名》等,還是比較注意培養學生全面素養的。這種格局與現代美術教育是很相似的。

  宋徽宗對教學非常嚴格,還親自去當“教授”。他命人每旬將宮廷所藏的名畫兩幅押送到畫院供大家臨摹學習,又要求畫士們深入觀察寫生。據宋人鄧椿《畫繼》記載,宣和殿前的荔枝結果,恰好有孔雀在其下,徽宗一高興,便命畫士們把它畫下來。大家各顯神通,但孔雀上石墩都被畫成先抬右腳。

  徽宗說畫得不對頭,大家莫名其妙。最後他降旨說:“孔雀升高,必先舉左腳。”眾人歎服。又有一次徽宗在龍德宮看見一幅拱眼斜枝月季花圖,聽說作者還是個少年新進,便大加褒賞。近侍問其故,他說:“很少有人能畫月季的,因為它四季朝暮花蕊葉片均不同。這幅畫畫的是春天日中時的月季,一點兒不差,所以要重賞。”如此細緻的觀察和嚴格的要求真是讓人歎為觀止。徽宗自己不僅喜愛填詞,而且獨創一格的瘦金體書法也相當精巧,於花鳥山水繪畫也無所不能無所不精。傳為他畫的《池塘秋晚圖》、《柳鴉圖》、《桃鳩圖》、《五色鸚鵡圖》表現手法不同,卻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