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討好婆婆的都是好兒媳

  當然,吳氏討得趙構的歡心,可不單是隻憑伶牙俐齒。《宋史》說在趙構即位初期,她“常以戎服侍左右”。有一次,宮廷衛士因不滿宦官的胡作非為,突然包圍行宮,誅殺宦官,發生兵變。闖進宮內的士兵“問帝所在”,吳氏不驚不慌,用智慧和膽略哄騙過去,幫趙構躲過一險。

  除卻英姿俏麗、膽略過人外,吳氏還“益博習書史,又善翰墨”。這一點非常重要。眾所周知,宋朝皇帝的文人氣息都很濃郁,趙構也不例外,因此對“能文能武”的吳氏另眼相待,“寵遇日至”,很快就將她進封為“婉儀”,旋又晉升為“貴妃”。

  吳氏還擅長搞好婆媳關係。高宗的母親韋太后從金國還朝後,由吳貴妃侍奉起居。吳氏體貼周到,“順適其意”,飽受驚嚇之苦的婆婆非常受用,對這個知冷知熱的媳婦也非常滿意。史書上還記載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說吳氏曾經“繪《古烈女圖》,置坐中為鑑”,同時,“取《詩序》之義”,在自己後宮的居所掛了一塊“賢志”的牌匾。

  這兩件事看似普通,其實寓有深意。要知韋太后曾以“亡國之妃”遭金人擄掠,受過不少“非人之苦”,心裡也有許多難言之隱。掛上“烈女圖”以明志,“忍辱偷生”的韋太后心裡自然欣慰許多。因此,憲節皇后去世後,朝臣請“累表請立中宮”,吳貴妃便成了熱門人選,韋太后“亦為言”,力挺吳貴妃。於是,紹興十三年(1143年),吳貴妃正式被冊立為皇后。此後,“追王三代,親屬由後官者三十五人”。

  幕後的操持政務者

  吳氏不但有做皇后的好命,而且她還是做皇后的“好料”。

  高宗趙構大概是在亡國的兵亂中遭受太多的驚嚇,留下嚴重的後遺症,漸漸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他唯一的兒子病死後,便再無子嗣。無奈,只好召宗室趙伯琮入宮,收為養子,命張賢妃育之。當時還是才人的吳氏,為替皇帝分憂,也積極申請“育一子”,於是收宗室趙伯玖為養子。後來,張賢妃不幸病逝,吳皇后便將趙伯琮一併收養。吳皇后對兩個養子並沒有“親疏有別”,而是“視之無間”。因為伯琮恭儉勤敏,聰慧好學,堪當大任,所以吳皇后積極說服高宗將其立為皇太子,改名為趙慎。值得一提的是,趙慎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而高宗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後代。因此,趙慎即位,皇權便又由太宗一系轉入太祖一系。

  吳皇后的大度和大氣贏得了子孫(雖然非親生骨肉)的尊重。1162年,高宗禪位於趙慎,是為孝宗。當了皇帝的趙慎,對非親生的吳皇后非常尊敬,不但上尊號為“壽聖太上皇后”,而且平時也是畢恭畢敬,拜見“如宮中儀”,對吳皇后的親屬也“推恩有差”。到了她孫子輩光宗即位,對這位重量級的“祖母”更是敬重有加。而她的曾孫輩寧宗趙擴,也時時要聆聽她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