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英國徵收“知識稅”?

  從1712年到1815年,報紙的稅負增加了7倍之多,1815年時一份報紙要納稅4便士。當時報紙售價通常為7便士,只有少數人買得起。

  一些報紙停刊了,報紙發行總量也下降了。但是,大多數報紙並沒有如作家斯威夫特所預測的那般,因印花稅而倒閉,而是設法鑽法律漏洞。為了填滿可以免稅的6頁以上書刊,更多的版面給了社論,最早的社論就這樣出現了。1724年,下議院的一個委員會考慮起訴出版偽裝成小冊子以逃避印花稅的印刷商。委員會發現在倫敦就有兩份叫《半便士郵報》的同名報紙,還有3份售價半便士的週報。更有公開挑戰者:1744-1745年出版的日報《倫敦便士郵報》拒繳印花稅持續出版約300天。1712年到1757年,英國報紙的總髮行量增加了8倍。

  然而,“知識稅”還是對報紙出版產生了多重影響。首先,“知識稅”在整個18世紀幫助將報紙讀者限定為中上層階級,並決定了《泰晤士報》的獨特崛起方式。其次,“知識稅”深刻影響了報紙經營,改變了盈利和虧損之間的微妙平衡,也因此驅使報紙追逐利潤;出版費用佔了大頭,採集新聞和與政府的誹謗指控作鬥爭的經費就為數寥寥了。報紙紛紛轉向依賴官報《倫敦公報》來獲得重要新聞,以此規避可能招致迫害的政治敏感話題。

  英國政府最初主要以《倫敦公報》為宣傳工具,該報從17世紀創刊開始到18世紀初期的聲譽都比較好,然而18世紀初,日報的大量興起使得政府對報紙逐漸失控。為了保證對輿論的控制,英國的政黨都半公開地為報紙提供津貼。受限於財務困窘,編輯和出版商並不拒絕津貼,知名的斯蒂爾、艾迪生和斯威夫特也概莫能外。18世紀上葉的英國作家、戲劇家、詩人幾乎都接受過政府津貼,津貼製造成了這些報刊很強的政治傾向性,這種做法在英國新聞史上甚至成了一種傳統。

  安妮女王(1665-1714,1702-1714在位)時代的輝格黨政府國務秘書和財政大臣羅伯特·哈利(1667-1724)在1704-1714年間僱用笛福,每年津貼為400英鎊。

  笛福為哈利寫了許多小冊子,1704-1713年創辦和幾乎是一人撰寫《法國事務每週評論》(AweeklyreviewoftheAffairs)(簡稱《每週評論》,後易名《不列顛民族每週評論》)。

  哈利接著如法炮製,僱傭了德拉里維爾·曼利和斯威夫特寫小冊子抨擊他的政敵。笛福後來還受政府委派打入反對派報紙臥底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