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英國徵收“知識稅”?

  各主要政黨報刊發行人接受的津貼,高的每年達到數千英鎊。津貼制度做得最過分的是輝格黨領袖羅伯特·沃波爾(1676-1745),根據政府秘密記載,在他擔任首相的近21年(1721-1742)裡,每年這類津貼高達5萬英鎊。這種制度使得報人難以擺脫政治而獨立發表意見,經常遊離於兩黨之間。一些報紙還將受賄作為生存之道,醜聞傳單成為18世紀生活的一部分,而接受金錢刊印吹捧文章、扣壓敵對批評以及不利傳言成為風氣。國家通過賄賂、津貼、提供獨家消息和在聽話的報紙上刊登官方廣告等手段,對18世紀的報刊施加了重要影響。

  “知識稅”也改變了報紙的外在形態。由於不按紙張大小徵稅,整個18世紀報紙的開張越來越大。出版商將大於4頁的紙張改為半版,大開報紙(broadsheet)開始出現。在古登堡印刷術發明300多年後,報紙終於能夠在外觀上鮮明地區別於傳單、小冊子、新聞書了。擴大了容量的版面等待填充,而這一工作是由編輯從事的。編輯的工作就是簡單處理材料並予以刊登。政客負責提供文章,記者和廣告商負責傳送各種資料。在這樣的報刊上,準確地報道事實並不具有第一位的重要性。報紙的作用是支持和傳播不同主流政治派別的觀點和主張。因此,報刊界最響亮的聲音來自隨筆作家和小冊子作者。

  最後說明一下,“知識稅”是一種諷刺性的說法,最早見諸約翰·亨特和利·亨特出版的《考察家報》(examiner)(1808-1881),該報繳納印花稅,但是在頭版上總是稱之為單數的“知識稅”(taxonknowledge)。

  後來,“知識稅”的英文就用複數來統稱紙張稅、印花稅和廣告稅了,直到1855年才全部取消,英國的報刊數量隨之猛增,一批全新的大眾化廉價報刊在英國誕生了。然而,工人報紙等激進報業則在這種商業化的衝擊下遭遇了市場抑制,最終徹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