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驗屍斷案第一人

  這不能怪宋慈,檢驗斷案這種制度,在民國之前限於技術,都只停留在體表檢測上。在唐宋時,實行的是“檢驗”,提刑官要親自參與;到元代,變成了“檢視”,動手就少了;明代是“視”,還願意看看;清代最糟,叫做“到場”——瞧,越來越官僚的作風,怎麼可能出成果呢?

  宋慈之後有林幾奠基現代法醫學

  真正繼承了宋慈的事業和精神的,還是咱們福建人。

  這人叫林幾(音同幾ji),1897年生於福州。他的父親林志鈞做過北洋海軍司法部總長、當過清華北大教授,母親梁秀筠則是清朝政治家、文學家梁章鉅的女兒。

  林幾年輕時在日本留學,1917年因為參加反日遊行,被日本人驅趕出境。回國後,林幾把時間精力用在學習和研究上:1918年考入北京醫學專門學校平大醫學院(北京醫科大學的前身),之後到德國專修了4年法醫學。回國後,林幾連幹幾件大事:

  1930年,在北平大學醫學院創辦“法醫學教室”;

  1932年,擔任中國“司法行政部法醫研究所”第一任所長;

  1933年,培養中國第一批法醫研究員,並首次頒發“司法行政部法醫師”資格證書;

  1934年,創辦中國第一本公開發行的法醫學雜誌《法醫月刊》;

  1943年,在重慶的前中央大學醫學院創立法醫學科。

  在1951年因膽道大出血去世之前,林幾在成都等地舉辦了數期法醫培訓班,為中國培養了大量的法醫人才。

  正是福州人林幾,奠定了中國現代法醫學的基礎,被稱為“中國現代法醫學之父”。著名法醫學教授鄭鍾璇把林幾和宋慈並稱為“法醫學發展史上兩位劃時代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