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驗屍斷案第一人

  林幾年輕時寫過《洗冤錄駁議》,對宋慈著作中提及的技術問題,藉助現代科技作了實驗,給出批判,也作了肯定。這篇論文,網上還有。

  宋慈學問與精神網絡時代仍風行

  1984年,羅源青年黃瑞亭從福建醫學院畢業,分配到福建省高院擔任法醫。法醫學生攻讀的,是林幾留下來的知識系統;高院派他去西安進修,老師第一節課講的,就是宋慈和《洗冤集錄》。身為法醫學兩大巨頭的後輩和同鄉,黃瑞亭在之後的30年中,一直沒有停止過追隨與研究宋慈和林幾。

  黃瑞亭1993年曾到南京探訪林幾墓地。查到的消息是,林幾去世後,骨灰留存家中數年,直到林幾夫人1959年去世,才合葬在南京花神廟公墓。2013年,他再度前往南京,發現該處闢為高速公路,林幾墓地已不可尋。林幾夫婦並無子嗣。

  黃瑞亭所著的《洗冤集錄今釋》,2008年由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出版。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主任林傑告訴記者,這本書兩次加印後早已過萬,而京東則指定要走該書所有餘數,在網上包銷。黃瑞亭的寫作,雖然只收到30多本樣書作為報酬,但五位數銷量意味著宋慈研究流傳不息,這正是作為閩籍法醫的他所樂見的。

  宋慈的學問,經過了800年歲月,仍然經受得起檢驗。而他所代表的敬畏生命、求實存真的閩文化精神,在網絡時代依然風行。

  身為福建鄰居的浙江人,我為他感到自豪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