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明朝各史書是怎麼書寫朱元璋身世的?

  中國人崇拜祖先,重視家世,喜歡把祖先的榮耀當作自己的榮耀,喜歡從祖先輝煌的歷史中尋找成功的原因。因此,中國人有修家譜的傳統,而且喜歡在家譜中把自己的家族歷史說得很久遠、很輝煌。歷史上,許多血統並不高貴的皇帝在獲得天下以後,也常常要拉一個顯赫的古人作為自己的祖宗——隋文帝獲取皇位後,拉來漢代太尉楊震做祖宗;唐高祖定鼎後,把自己的李姓扯到了春秋時的老子身上。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也要追憶自己的祖上,同時不少人也對這個名不見經傳、無根無據的人的家世產生了興趣。他們從情感上主觀地認為,朱元璋一定有一個了不起的先祖。於是,有人揣摩朱元璋的心理,一定要為朱元璋找一個了不起的先祖,以示其出身高貴。他們找來找去,七拐八拐地找到了南宋大儒朱熹。

  朱熹是徽州(今江西婺源)婺源人,按照那時候的地域劃分,與朱元璋算是大同鄉了。他在南宋歷事四朝,曾任秘閣修撰,著有《四書集註》——有這樣的大學問家兼高官作為祖上,朱氏家族就很有面子了。但是,朱元璋對此很不以為然,他不願意借別人來榮耀自己,也用不著找一個古代名人來給自己臉上貼金,他要把自己赤貧的身世原原本本地告訴世人和子孫,這顯示了他超乎常人的自信心和博大的胸襟。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命令儒臣們著文詳細記錄他的身世和經歷,但儒臣們總不願直接寫朱元璋當年艱難窘迫的處境,不免筆下留有餘地,或稍稍加以潤飾。不過,朱元璋對這些稍事粉飾的文字並不滿意,於是就乾脆自己動筆來書寫自家的歷史——其實,也只有他自己才能把當年那些真實的感受準確地寫出來,他的貧窮家世和早年的艱苦經歷一再在他的文章中出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寫的《御製皇陵碑》,這塊石碑現在就立在安徽鳳陽的朱氏祖墳前,碑文寫道:

  予時秉纜窺形,但見蒼顏皓首,忽思往事之艱辛。況皇陵碑記,皆儒臣粉飾之文,不足為後世子孫戒,特述艱難,以明昌運,俾世代見之。

  他說:我常常照鏡子,只見自己面貌也老了,頭髮也白了,忽然想起了往年的艱難困苦。以前寫的皇陵碑文,都是儒臣們粉飾的文字,不足以給子孫留下鑑誡。所以我要特意記述艱難的身世,讓後人明白我們家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昌盛的,我的奮鬥史,要讓世世代代都能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