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

  崇禎還不斷嘉獎魏忠賢、王休乾、崔啟秀等人。自然,崇禎心中明白,這一切早晚都會收回來的。他在靜靜地等候時機,暗中設法削弱魏忠賢的影響力。

  政治鬥爭是非常微妙的。也許,當時朝廷中的大臣們,都在尋思保全自己的良策,有投機的,有不動聲色的,有冒死直諫的。最後倒魏,竟然首先是由魏忠賢的黨羽發動的。天啟七年十月十三日(農曆,下同),御史楊維垣上疏彈劾崔呈秀,卻美化“廠臣”魏忠賢——“呈秀毫無益於廠臣,而且若廠臣所累。蓋廠臣公而呈秀私,廠臣不愛錢而呈秀貪,廠臣尚知為國為民,而呈秀惟知恃權納賄。”這分明是丟車保帥之策。

  崔呈秀在魏忠賢將門下號稱“五虎”之一,是魏忠賢的得力干將。而且,由於是魏忠賢的親信,崔呈秀的兒子崔鐸雖然目不識丁,居然中了進士。除去崔呈秀,等於斷了魏忠賢一臂。崇禎免除崔呈秀兵部尚書一職,令他回鄉守制。這掀開了倒魏的大幕。

  敏銳的官員們覺察到政治局勢的動向,於是彈劾魏忠賢的奏疏接二連三地出現。崇禎一直不動聲色,任由臣工們攻擊魏忠賢的浪潮一波勝過一波,中間還得面對魏忠賢的哭訴。十月二十六日,海鹽縣貢生錢嘉徵上疏,列舉魏忠賢的十大罪狀:一、並帝;二、蔑後;三、弄兵;四、無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無聖;七、濫爵;八、掩邊功;九、傷民財;十、通關節。

  應當說,錢嘉徵此疏並不是空洞的議論,十條罪名大都可以坐實。於是,崇禎立即開始行動,召魏忠賢,命令太監當著魏忠賢的面宣讀錢嘉徵的奏疏。魏忠賢“震恐傷魄”,立即去找他的賭友——原信王府太監徐應元,討教對策。徐應元勸魏忠賢辭去爵位,也許可以保富貴。次日,魏忠賢請求引疾辭爵,得到崇禎的允許。

  十一月一日,崇禎斥責徐應元,並再次將魏忠賢貶往中都鳳陽祖陵司香。然而,魏忠賢是過慣了有權有勢生活的人,出京的時候,竟然還帶著衛兵1000人、大車四十餘輛浩浩蕩蕩地向南而去。一個戴罪的宦官竟然如此跋扈,無疑刺激了崇禎敏感的神經。於是,崇禎接著下了一道諭旨,命錦衣衛旗校將魏忠賢緝拿回京。

  十一月六日,在阜城縣(今河北阜城)南關的旅舍中,親兵散盡的魏忠賢孤零零地呆在旅館中,聽著旁邊房間裡一名書生的《桂枝兒》小曲。只聽得“勢去時衰,零落如飄草……似這般荒涼也,真個不如死”。

  魏忠賢在旅館中繞房疾走,最後自縊而亡。從此,樹倒猢猻散,清算魏忠賢餘黨的行動也很快著手進行。

火山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