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美西戰爭的導 火索

  並不是所有美國人都認同美國海軍的結論,他們認為最大的可能有兩個:一個是水雷被放在了軍艦底部發生了爆炸;另一個就是“緬因號”A16號煤艙煤的自燃引爆了隔壁的彈藥艙。他們的認識與西班牙的調查比較接近,甚至有人認為“緬因號”爆炸是美國人自己乾的,為的就是找藉口開戰。

  1908年,古巴希望將“緬因號”殘骸從港口中運出去,以保障航運安全,美國也希望安葬“緬因號”官兵遺骸,做好善後,由此雙方聯合開展了“緬因號”遺骸清理工作。從1910年11月開始,一個巨大的防水圍堰築了起來,中間的水被抽乾,“緬因號”的殘骸被編號運走。1911年11月,美國派出以海軍軍官弗裡蘭為首的調查團研究“緬因號”。這個調查團發現了更多細節,比如彈藥庫確實是被引爆的,但爆炸遠比預料的大,一個水雷可能難以造成如此大的破壞。火山文學

  1976年,美國海軍軍官海曼里科弗發起了一次私人調查。里科弗和幾個美國科學家蒐集了詳細的資料,進行了認真的分析,里科弗還寫了一本170頁的書———《“緬因號”戰艦是如何毀滅的》。他們認為,爆炸的源頭應該在內部,具體來說應當是自燃的煤造成了整個爆炸。煤艙中煤的自燃是一個頻發的問題,在美西戰爭中也有幾艘船因自燃而損毀。當時美國軍艦使用的煤含有瀝青,容易自燃。自燃是可怕的,但是最可怕的是發生自燃的A16號煤艙緊挨著彈藥艙,兩艙之間竟然僅有一道不隔熱的鋼牆。

  1999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也開展過調查,他們通過構建電腦虛擬模型,認同里科弗等人的看法。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不認可這些結論,他們認為“緬因號”的防自燃措施是完備的,而且“緬因號”的煤已經存放過兩個多月,更加不容易自燃。也許,引起美西戰爭的“緬因號”事件將永遠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