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八戒取經竟比唐僧還早?

  萬事開頭難,沒有人願意做第一個正式出家剃度的人,就像第螃蟹很美味,但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卻被稱為勇敢者,西紅柿營養豐富,第一個吃它的人卻抱著必死的決心一樣,我們現在看剃個光頭沒什麼,但是當週圍所有人都認為剃頭髮會對父母帶來災難的時候,就沒有人願意剃度出家。而這時朱士行站了出來,說了一句:我願意!

  這一天,47歲的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壇,長跪於佛祖面前,一場受戒儀式在白馬寺舉行,這是一個註定要深深印刻在中國佛教史上的事件,成了中國漢地第一位正式受過比丘戒的出家人。為了讓震旦國(印度梵語中對中國的稱呼)銘記佛教的清規戒律,天竺高僧特意給朱士行取了個有紀念意義的法號:八戒!

  八戒者佛家八戒: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邪,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七戒坐臥高廣大床,八戒非時食。

  八戒全稱“八關齋戒”、“八齋戒”,是為在家的善男信女們制定的,而朱八戒此時已經出家,對他有更嚴格的比丘二百五十戒,及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這些戒律非常嚴格,為朱士行這個中國第一個正式出家人取法名“八戒”,是為了警示在家唸佛的人可以時刻記住佛家戒律,這種戒律最短可以只受一天,最長也可以終生持守,可以看出“八戒”是為了傳播弘揚佛法而精細取的名字,寓意深刻。

  朱八戒出家受戒以後,在洛陽白馬寺鑽研、講解了10年的《小品般若》,因為用心體會他感到翻譯過來的佛經中好多地方講解不通,這是由於當初翻譯的人多為天竺和西域僧人,漢語不熟悉或者把領會不透的內容刪略了很多,造成了佛經的缺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已經57歲高齡的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西天取經!

  當時三國時期人的平均壽命也就40歲左右,周瑜被諸葛亮氣死的時候35歲,而諸葛亮也只活了53歲,朱八戒身體素質再好,57歲也算高齡的人人了,公元260年朱八戒從雍州(今長安縣西北)出發,沿著絲綢之路一路向西,路漫漫其修遠兮,即使是現在從西安到和田都沒有高鐵直達,對於一個57歲的老人來說,雖然沒有《西遊記》裡的妖魔鬼怪,但是沿途的土匪強盜還是不少,能到達千里之外的于闐國(今新疆和田一帶),除了毅力和信念,應該還有佛祖的保佑吧,後世《高僧傳》中對其的評價是八個字:志業清粹,氣韻明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