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史記中四個偉大而又另類的母親形象

  趙括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將領,其父為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趙括年幼時在其父趙奢的影響下熟讀兵書、能言善辯,卻無實戰經驗。趙孝成王六年(前260),趙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準備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將。兒子要當趙國的將軍,趙括的母親嚇了一大跳,她心裡很清楚兒子那點“紙上談兵”的本事。兒子為將,不但會葬送了自己的小命,也會給趙國帶來難以想象的災難。她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地堅決反對國王的這項任命,甚至到了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還在孜孜不倦地上書反對。趙王質問趙母其中的原因,趙母分析了趙括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境界不同,最終的結果也一定不會相同,因此希望趙王不要派他領兵。趙王說:“這是軍國大事,無需你過多操心。我意已決,無可更改!”話已至此,趙括的母親說出了一句石破天驚的話:“既然您一定要派他領兵,如果他有不稱職的情況,我只請求免受株連。”

  顯然,被逼無奈的趙母說的這些話有些出格和過火,但這些包含著強烈的賭氣因素的語言,充分說明了她的絕望和無助。

  趙括上任後便改守為攻,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動引兵出擊,被秦軍包圍。期間曾組織多次突圍,但均不成功。在被圍46天后,趙括在突圍時被秦軍射殺,40餘萬趙兵只得投降,後被秦將白起全部坑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

  因為有言在先,趙括的母親最終沒因兒子的慘敗而被株連。母親的先見之明雖然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卻沒有保住兒子的性命。從這一點上說,趙母無疑是失敗的。但是,與趙括的母親相比,趙王用人不當,並且不聽勸諫,當然更是失敗的。趙母的失敗使她失去了兒子,趙王的失敗使趙國幾乎亡國滅種。

  三、陳嬰的母親

  陳嬰者,故東陽令史,居縣中,素信謹,稱為長者。東陽少年殺其令,相聚數千人,欲置長,無適用,乃請陳嬰。嬰謝不能,遂彊立嬰為長,縣中從者得二萬人。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陳嬰母謂嬰曰:“自我為汝家婦,未嘗聞汝先古之有貴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屬,事成猶得封侯,事敗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嬰乃不敢為王。謂其軍吏曰:“項氏世世將家,有名於楚。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於是眾從其言,以兵屬項梁。(《史記·項羽本紀第七》)

  陳嬰願是東陽縣令手下的普通工作人員,為人誠實謹慎,在當地有較好的口碑。秦末農民起義後,東陽縣的年輕人也躍躍欲試,他們聚眾殺死縣令,公推老實的陳嬰擔任他們的首領,幾天之間,前來參加革命的人數就達到了兩萬。為了將革命推向新階段,他們決定立陳嬰為王。王位的誘惑不是哪個男人都可以抵擋得住的,陳嬰當然心中一陣竊喜。

  關鍵時刻,還是母親清醒,她對兒子說:“我到你們陳家,從來都沒有聽說過你們陳家歷代有顯貴之人,你一夜之間暴得大名,不是好事!依我看,就憑你的那幾下子,還不如率眾去找一個可以依靠的大樹。這樣,革命成功了就可以弄個大官噹噹;即使革命失敗了,因為你不為外人矚目,也就容易逃脫。”於是,陳嬰聽了母親的教誨,率眾投奔了項梁,後來又投奔了劉邦。不出母親所料,革命成功後,陳嬰被封為堂邑侯。這一切都與陳嬰母親對當前今後形勢的正確判斷,和對自己兒子本事的瞭如指掌分不開的。這是一位有著長遠戰略眼光的偉大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