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武則天登位前的內幕

  第三次謀殺悄然登場。

  為此,武則天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想法,拉攏了一批對長孫無忌等不滿的大臣,如許敬宗、李義府、崔義玄、袁公瑜等人,讓他們為自己說話、造輿論,和元老們比嗓門。畢竟年輕人有力氣,嗓門大,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終於不顧大臣們的冒死極諫,冊立武則天為皇后。之後,褚遂良被遠貶蠻荒之地,唯有長孫無忌憑藉自己是高宗的舅舅的關係得以倖免。

  顯慶四年(659年),在武則天的授意下,許敬宗費盡心思處理太子洗馬韋季方和監察御史李巢朋黨案之機,誣奏韋季方與長孫元忌構陷忠臣近戚,要使權歸無忌,伺機謀反。

  唐高宗先是吃驚不信,繼而傷心懷疑,命許敬宗再察,然後面對許敬宗足未出戶編造的關於韋季方交待與長孫無忌謀反的供詞,哭泣道:“舅若果爾,朕決不忍殺之,天下將謂朕何,後世將謂朕何!”

  許敬宗舉漢文帝殺舅父薄昭,天下以為明主之例寬慰高宗,又引“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的古訓,催促其下決心。唐高宗一時糊塗,竟然不與長孫無忌對質,就下詔削去了長孫無忌的太尉官職,流徙黔州,但准許按一品官供給飲食,算是對當年為其爭得帝位的報答。長孫無忌的兒子及宗族全被株連,或流或殺。三個月後,高宗又令許敬宗等人複合此案,許敬宗派大理正袁公瑜前往黔州,逼迫長孫無忌自殺。

  原本武則天只是想做皇后,經過一系列風波後,她不僅賺到了皇后的鳳冠,還掙到了一筆控制朝廷的政治資源,從而邁出了從政的第一步。之後,武則天先是在唐高宗身後有了把椅子,然後又把椅子搬到了他的右邊,實現了大臣面前,男女平等。

  時間走到了公元666年,掃清了外敵的武則天不得不開始打掃自己後院了,於是新的謀殺案開始上演了。當初,在除掉王皇后和蕭淑妃後,武則天為了控制丈夫,不讓別的女人有靠近他的機會,索性把自己的姐姐拉進宮中。

  高宗很高興,後果很嚴重,不僅封了他的姐姐為韓國夫人,還發生了床第關係。可惜韓國夫人紅顏薄命,沒有幾年就去世了。然而老孃英雄,女兒也不熊包,她剛嚥氣,親生女兒就繼承了母親未完的遺志,征服了唐高宗,還賺到了魏國夫人的封號。

  一邊是審美疲勞的武則天,一邊是花樣年華的魏國夫人,久而久之,唐高宗愛情的天平傾向了後者,打算給她正式的名分,納為嬪妃。武則天明顯感到了不安,年輕就是資本,外甥女第一步嬪妃,第二步說不定就是皇后,這樣下去還了得?所以,她堅決反對高宗給魏國夫人正式身份。

  《資治通鑑》裡是這樣記載的:“上欲以魏國為內職,心難後,未決,後惡之。”

  不得已的情況下,武則天開始了決定人生命運的第四次謀殺。

  這時,對於已經在政壇摸爬滾打多年的武則天來說,藝術地殺一個人易如反掌。她借自己的兩個異母哥哥送食之機,暗中下毒,誘騙魏國夫人食用。魏國夫人一聽是孃家人所獻,毫無防備就吃了,結果七竅流血而亡。

  截止第四次謀殺為止,武則天基本上還是在為生存而戰,在政治資本積累得足夠雄厚之後,武則天決定把自己的野心上市——做皇帝。但是讓他始料不及的是,自己的敵人這次是她的兒子。

  公元656年,原本的太子李忠被廢,唐高宗改立武則天所生的長子李弘為皇太子。李弘深得父皇的鐘愛,立為太子後,仁孝謙謹,禮接士大夫,朝廷無不期待其成為一代明君。高宗和武則天出遊東都洛陽的時候,李弘留長安監國。當時遇上大旱,關中鬧起饑荒,於是李弘巡視士兵的糧食,發現有吃榆皮、蓬實的,就私下命家令寺給他們米糧。到了咸亨四年(673)八月,高宗因為病重,還命令李弘受諸司啟事,進行接替皇位前的實習。高宗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東宮的事,應該是不用朕擔心了。”所有這一切表明,高宗因為自己的身體原因,有禪讓太子之意。

  這麼一個能幹、又受大臣擁戴的兒子一旦即位,武則天必然要坐冷板凳。更不能讓她容忍的是,李弘還多次與她頂牛。譬如咸亨二年(671),李弘發現宮中幽閉著他的兩個同父異母的姐姐義陽、宣城公主,即蕭淑妃所生的兩個女兒,已是三十多歲的老姑娘了還未出嫁。李弘動了惻隱之心,奏請父皇恩准她們出嫁,武則天非常氣憤,馬上把兩位公主許配給了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