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轉房婚”大唐公主歷嫁祖孫三代

  貞元四年(788)十月,回紇宰相等率眾千餘人抵達長安迎親,武義成功可汗也上書唐德宗說:“昔為兄弟,今婿,半子也。陛下若患西戎,子請以兵除之。又請易回紇曰回鶻,言捷鷙猶鶻然”(《新唐書》),“又罵辱吐蕃使。……聘馬三千匹。敕令朔州及太原分留回紇七百餘人”(《唐會要卷九十八》)。

  唐德宗喜悅之餘,冊封武義成功可汗為長壽天親毗伽可汗,鹹安公主為智惠端正長壽孝順可敦。

  然而,不幸卻接踵而至。一年後,即貞元五年(789)十二月,長壽天親可汗病逝,其子忠貞可汗繼立。按照回紇奇異的“收繼婚”制度,即“父兄伯叔死,子弟及侄等妻其後母”(《通典》)的北方少數民族風俗,鹹安公主又和忠貞可汗結為夫妻。

  三個月後,即貞元六年(790)三月,忠貞可汗被毒死,其子奉誠可汗繼立。按照風俗,奉誠可汗又娶鹹安公主為妻。

  五年後,即貞元十一年(795),奉誠可汗去世,無子,宰相骨咄祿被大唐冊立為懷信可汗,鹹安公主再一次換了丈夫。

  對此,《新唐書·回紇傳》稱“主歷四可汗”,《唐會要卷九十八》稱四人“皆從胡法繼尚公主”。

  從貞元四年到貞元十一年,在不到八年的時間內,鹹安公主先後嫁給了長壽天親、忠貞(長壽天親之子)、奉誠(忠貞之子)、懷信,並創下了漢族公主歷嫁兩姓、三輩、四任可汗的“收繼婚”歷史紀錄。其中的酸楚和尷尬,不是一筆就能帶過的。

  為了解父之憂,為了邊境安寧,為了臣民安居,鹹安公主不惜犧牲自己的青春和愛情,毅然衝破漢族女子從一而終、寡婦守節的婚姻束縛,這種深明大義、委曲求全的精神,發生在一個受儒家思想和倫理觀念薰陶多年的公主身上,著實讓人敬佩。

  事實上,鹹安公主也確實不辱使命。此次和親,不僅使唐朝爭取到了回鶻這個彪悍善戰的“親密戰友”,同時也扭轉了一百多年來唐朝與吐蕃交戰失利的被動局面。

  貞元七年(791),吐蕃再次犯唐時,回鶻奉誠可汗“遣使獻敗吐蕃、葛祿於北庭所捷及其俘畜”(《舊唐書·回紇傳》),奪回北庭都護府,吐蕃遭到了空前大敗。此後,回鶻又多次挫敗吐蕃,吐蕃逐步衰落,再也無力對唐朝發動大的進攻。從戰略實效上來看,鹹安公主無疑是唐朝功勞最大的和親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