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名妓董小宛與董鄂妃非同一人

  結果,她的努力終於化解了皇太后的敵意,得到了皇太后的認可,到後來,太后的身邊簡直就少不了董鄂氏了,把她當成女兒一樣地看待。

  然而董鄂氏畢竟只有十八歲。長年過度的勞累、自責和惶恐,慢慢蠶食她的生命。

  不久,董鄂氏生下了皇四子。這個可愛的小生命帶給她無盡的歡樂和寄託,更讓順治帝心花怒放。所有的人都不懷疑,大清帝國的龍椅,總有一天是要讓這個襁褓中的小小人兒坐上去的,

  但是這個小人兒只給了他的父母一百零八天的快樂,就將他們帶進了痛苦的深淵。出世一百零八天後,還沒來得及取名的皇四子就在深邃隱秘的紫禁城裡原因不明地死去了。順治追封他早夭的皇位繼承人為榮親王,並專修陵寢。

  然而死去的孩子即使被封為親王,也安慰不了活著的母親。董鄂妃產後哀痛,失於調養,喪失了生育能力。病體支離的她勉強支撐了兩年,也離開了人世。她死的時候不足二十二歲,和順治只有四年姻緣。悲痛的順治追封她為“端敬皇后”。

  和冒闢疆悼念董小宛一樣,順治也為董鄂氏親筆寫下了數千字的《端敬皇后行狀》,深切哀悼。身體虛弱的順治不久染上了天花。面對病魔,迭遭打擊的皇帝早已意志消沉,無力與之對抗,奇蹟自然也就不會出現在他身上。

  第二年(1661)正月初七凌晨,沉沉夜色中,二十三歲的福臨駕崩於養心殿,離董鄂妃去世的時間,才不過四個多月。(他和董鄂妃死後都是火化的。因此,空蕩蕩的孝陵裡的確沒有他和董鄂妃的棺槨,只有他們的骨灰罈。)

  現在輪到“小董鄂”貞妃了。不到半年的時間,這個只相當於現在大學二年級學生年齡的女孩失去了她所有的依靠和感情的寄託——先是姐姐,然後是丈夫。小董鄂從來沒有過堂姐所擁有過的地位和愛情,卻代替她承擔了整個皇族的怒火與後宮的嫉火。命運逼迫她選擇了死亡,追隨他們而去。史書上稱之為“從殉”。

  董小宛與董鄂妃姐妹,三個同樣身不由己的薄命女子,多少年過去了,我們仍不禁要為她們曇花般的人生唏噓。

  本文的主人公都逝去了,與他們相關的歷史還在延續。

  因為順治死於天花,所以已經生過天花並且死裡逃生的皇三子玄燁得以繼位為帝,史稱清聖祖,年號康熙。因為生過天花,真正的康熙大帝絕對沒有後世藝術家所演繹的那麼白淨斯文,他是個麻子。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皇帝下詔嚴禁殉死的行為。從此後,清代皇室再也沒有了“從殉”的事情。

  在此還要再加一點,滿人入關之後,並沒有什麼漢女一定不得入宮的苛令。反而是滿清皇族為了消除滿漢隔閡、鞏固統治,率先採取了滿漢通婚的懷柔政策(不過為了子嗣強健考慮,裹小腳的漢女是不在這個範圍內的)。滿洲八旗中便有“漢軍旗”,康熙的生母佟佳氏,其父佟圖賴,就是其中如假包換的漢人。而董鄂妃的血統,恐怕也要上溯到北宋覆滅時期,那時被金人擄往北國的宋朝宗室,極有可能就是她們的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