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吾大唐太監名將楊思勖!!!

  一千多年前,大唐王朝安南府的治所就是今日的越南河內。

  天授元年,武則天稱帝;長安末年,武則天退位。隨著唐中宗李顯的復位,也恢復了大唐江山。唐中宗在位期間,發生了太子率領禁軍逼宮的兵變。叛軍聲勢浩大,朝廷方面卻沒有敢挑大樑的將領,唐中宗又是一個歷史上有名的窩囊皇帝,對於政變毫無對策,而此時正在皇帝身邊侍候的大內太監楊思勖見此情景,主動為主分憂,請纓上陣。宛如關雲長杯酒斬華雄一般,楊思勖在戰場上一刀將叛軍頭領砍死,沉重地打擊了叛軍的士氣,最終造成叛軍自行潰散,兵變就此結束。

  就這樣,作為大內太監的楊思勖,初次上陣殺敵便立下赫赫戰功,受到了唐中宗的刮目相看。那麼,楊思勖乃何許人也?為何能力挽狂瀾,一招擊潰一場蓄謀已久的兵變,挽救了唐中宗的一場危機呢?

  楊思勖本姓蘇,羅州石城人,幼年時為太監楊氏收養,閹割後,在內侍省服侍。其勇力過人,且多詐謀,有軍事將才。因此,在這次兵變中能夠出奇制勝,一招破敵。由於楊思勖平定兵變有功,被越級提拔為銀青光祿大夫、行內常侍。後來,楊思勖又跟隨唐玄宗李隆基誅除韋氏再立大功,被封為左監門衛將軍。

  開元十年,即公元722年,八月,安南蠻渠首領梅叔鸞等起兵反叛大唐王朝,自稱“黑帝”,聚集了三十二州的兵馬,外結林邑,即今日的越南中南部、真臘,即今日的柬埔寨、金鄰等王朝,佔據海南,擁兵四十餘萬之眾,圍攻左右各州郡縣,並攻陷了安南府,而當時安南府的治所就是今日的越南河內,妄圖分裂大唐王朝的南方疆土。

  南疆危機的奏章飛報到長安,唐玄宗立即派遣內常待、左監門衛將軍楊思勖率兵征討。這也開創了太監領兵出征的先河。楊思勖到達嶺南,即五嶺山以南地區,今日的廣東、廣西地區後,招募各少數民族子弟十多萬人,與安南都護府大都護光楚客一起,巧妙地化解了水土不服等難題,沿著東漢伏波將軍馬援所開闢的故道,由合浦沿海而進,逢山開道,遇水架橋,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突然兵從天降,殺向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