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暱稱已被使用一萬次 作品

第247章 除舊佈新

 王小飛和吳用經過商議,最終決定,裁撤東平州、武定州、泰安州,將這三州統一併入濟州。 

 同時又將曹州和兗州合併,統稱兗州。 

 再把萊州與營州合併,統稱營州。 

 青州與沂州的區劃,暫且保持不變。 

 如此一來,山東從十個州減少為五個州,分別是:濟州、兗州、青州、沂州、營州。 

 相比原來,要精簡不少。 

 …… 

 第二步,正式廢除“師漕憲倉”,重新設立地方政府的官職,並派得力弟兄擔任州府最高長官。 

 吳用出任濟州知府,花榮為兗州知府,武松為沂州知府,無情為青州知府,孫立為營州知府。 

 知府為本州區域內的最高長官,主要執掌軍權、人事權。 

 其他權限則交由下屬部門執行。 

 各部門頭腦及本州轄區內的縣長,向知州彙報工作。 

 五大知州,則向“國家首腦”王小飛彙報工作。 

 …… 

 第三步,對於各州政府的下屬部門,規定其人員員額,限制公務員數量。 

 放在北宋的情境,便是限制“吏”的數量。 

 這一點,也十分重要。 

 畢竟“吏”的數量,要比官員多得多。 

 而且北宋的“吏”,也掌握了不少權力。 

 只有減少了“吏”的數量,才能真正給官僚系統瘦身。 

 …… 

 根據王小飛和吳用的測算,如果能順利完成上述三步,山東全境的官吏數量,可瞬間減少三分之二。 

 這種簡化的組織形式,還能增加政令下達的速度,省去不少中間環節。 

 辦法很好,但如何實現,需要技巧,更需要手段。 

 畢竟是對整個官僚系統開刀,要非常慎重。 

 北宋的讀書人,面對外敵,總是直不起腰來。 

 但內鬥的實力,非常厲害的。 

 此事,宜徐徐圖之。 

 必要的時候,可以亮出拳頭,給某些人講講道理。 

 …… 

 計劃制定後,王小飛將時遷叫來,對其面授機宜。 

 很快,梁山偵查師的近萬虎賁,迅速分散到各個州府,對所有的官吏,展開清查。 

 尤其是曹州、兗州、沂州、營州、萊州,這些新拿下地盤,屬於重點照顧對象。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北宋的官員,是經不起查的。 

 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都被官員的權力滲透。 

 宋江作為“微末小吏”,認識那麼多人,手裡有那麼多錢,不是沒有原因的。 

 既然查到了,那就一個個地辦。 

 財產要充公,奴僕要遣散,兵器要入庫,古董要發賣。 

 罪大惡極之輩,還要進行肉體毀滅。 

 一套雷霆反腐掃黑的組合拳,直接把山東的官僚階級幹懵了。 

 以往對梁山草寇嗤之以鼻的士大夫,終於肯放下身段,與好漢進行心平氣和的交流。 

 真是應了那句古話:如果你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那就朝他的鼻子幹上一拳。 

 古人總結道,以德服人。 

 …… 

 獲得山東官僚階層的“尊重”之後,梁山的體制改革,正式拉開帷幕。 

 在官府勢力被時遷暗中削弱的情況下,改革還算順利。 

 第一步裁撤的五個州,其府衙的官吏集體下崗。 

 其中的優秀人員予以保留,充實到州政府的各下屬部門之中。 

 而大部分的官員,尤其是吏,直接失去了工作崗位。 

 他們心中充滿了憤怒,卻又無可奈何。 

 面對梁山的鐵拳,他們有反抗的心,沒有反抗的膽量。 

 好在梁山還算仁義,給下崗的官吏們發放了優厚的遣散費用,表示歉意。 

 即便是最底層的吏員,也到手了五千貫銅錢。 

 掌握了鑄幣核心科技的梁山,其“鈔能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那都不是問題。 

 …… 

 完成第一步之後,五位知府大人走馬上任。 

 這五位“封疆大吏”,也算是各有特點。 

 吳用自不必說,作為梁山勢力的大軍師,執掌面積最大的新濟州府,自然是無可厚非。如果說如今的梁山是一個王國的話,吳用就是丞相了。 

 花榮是地方軍事武官出身,也是此次改革的發軔之始。如今他掌控的地盤比之前大了一倍,可管理難度卻直線下降。面對如此改變,花榮自然是樂得合不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