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第286章 286嘉靖從這孫子到這好孩子

 老朱的意志也忒不堅定了。

 看樣子今後老朱不是沒有原則,不同意那就是錢沒加夠唄。

 王布犁暗暗想著,他縱然是當了皇帝,可骨子裡沒見過世面的潛意識也改不了。

 待到他們二人都走後,檢校才把他們之間的對話記錄交給朱元璋。

 朱元璋仔細瞧了瞧,對於王布犁這個收取賦稅累進制也是極為感興趣的。

 至於胡惟庸說的勳貴土地跟他兒子們的土地,那能併為一談嗎?

 這種人不是天分極佳,又如何能解釋的過去呢?

 因為張居正死後,萬曆為了清除先太師當國時候帶給他的不利影響,樹立獨屬於皇帝的權威,實行有效的統治。

 要不是為了在立國前收攏人心以及能有個好名聲,朱元璋早想讓他們知道知道,什麼叫做你死了,錢糧也還是我的意思!

 王布犁這小子的“毒計”出的,越發的讓朱元璋感到滿意。

 “一個一個比猴子還精。”

 朱元璋雖然這樣安慰兒子,主要是他覺得自己兒子過於“仁慈”,是幹不了這種事的。

 憑什麼江南這批人選擇跟咱合作,咱就得保證他們的子孫永享富貴啊?

 在言官的配合下,完成了對張居正的清算。

 但也有血性,敢於親征以及同底下的大臣爭鬥奪權,倒是讓老朱挺滿意的。

 他認為皇帝就是該悠閒的活著,對於內閣權力重一點,朝廷有相權也沒什麼關係。

 同樣為了避免再次出現張居正那樣“權威震主”的首輔,清除閣權對自己的統治威脅,萬曆是抓著大權不放,堅決避免權相秉政。

 “胡惟庸也不是個蠢貨,他豈會主動割自己身上的肉?”

 尤其是在一個多月大明沒有皇帝的時間內,以楊延和為首輔代為攝政,進行了一系列的新政,被稱為救時宰相。”

 眾人以為萬曆大權在握,定然是有心氣大幹一場。

 結果這小子的十五歲開始跟那幫三朝元老勢力相互爭鬥。

 這孫子修仙煉丹,想要從那些二三朝臣子裡奪取權力,又沒有自己的基本盤,沒有力量對抗,這個皇帝當的很難啊!

 甚至連朱標都揉揉自己的眼睛。

 像這種先天皇帝聖體,很容易在晚年就走上昏聵的道路,大抵是活的時間太長了。

 當年為了更快的創立大明選擇同江南那批大地主們合作,朱元璋相信這批人被自己給騙了之後,指定不會死心的。

 所需土地也就是自己的親兒子們傳承下去的那麼一點,也不會變動。

 況且朱元璋認為自己已經做出極大的改變,沒有要求供養所有子孫後代一輩子,只是讓自己的子孫在五六代後就能自由擇業,避免他們出現活活窮死的局面。

 “不對勁。”

 “爹,我覺得這孫子有一點點厲害。”

 “爹,怎麼了?”沉溺於看這神奇之書的朱標連忙詢問。

 他開始整個四個輔官,三個月一輪就是為了防止他們專權。

 尤其是老朱從小貧民出身,幹活多,廢除相權之後即使日理萬機,但是他勤快,能力強,身體素質也強。

 實行兩年後便出了事,被老朱給廢除這個制度,他又找殿閣大學士作為顧問,屬於內閣的萌芽了。

 朱元璋其實是有些擔憂,胡惟庸為了表明忠心給他提出這個建議來。

 朱元璋也倒吸一口涼氣,這孫子的權謀手段確實是有點強啊!

 咱十八歲還他媽的路邊要飯呢。

 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之人皆是小人,專權亂政。

 ()

 老朱自己貧民出身,要過飯,當過流浪和尚,跟其餘皇帝大不相同。

 這位太祖皇帝不希望有強大的相權存在,寧可親歷親為,這就是他的治國特點。

 治理天下確實需要幾個心眼實的,但更多的是需要有人出謀劃策的。

 與其讓他們等待時機報復咱的大明,不如先一步把他們給噶嘍,如此才能把對大明有威脅之事消滅於萌芽當中。

 自古以來,誰不渴望成為人上人啊?

 “王布犁這小子也忒壞了,險些壞了咱的計劃。”

 在萬曆打擊張居正、馮保之後,首輔們從張居正的下場當中汲取了教訓,再也不敢自作主張,越權專擅了。

 朱元璋則是凝重的搖頭:“正德這小子是個色中餓鬼,怎麼可能會沒孩子?”

 朱元璋瞧著嘉靖的權力鬥爭:“難不成是他活的時間太長了,感覺天下無敵,也走上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後路嗎?”

 朱標同樣覺得王布犁這個政策雖好,避免土地越多的人資本會越來越雄厚,最終吞併其餘本來有土地的百姓,導致天下大亂。

 天下那麼大,如何還要跟自己的子孫後代收稅!

 畢竟老朱認為他一副爛牌的人都能當上皇帝,那比他優勢還大的人,就沒有心思嗎?

 丞相制度還能不能廢除了?

 這不利於大明未來的良好發展。

 “嘉靖帝因大禮議之爭,嘉靖三年,聽任三朝元老楊延和離任,對內閣成員進行大換人。

 那大明還是咱老朱家的天下嗎?

 “標兒,你覺得王布犁提的這個收取賦稅的法子如何?”

 “到底是怎麼回事?”

 孃的。

 緊接著書籍自動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