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百年和平

 汴河之上,一行人坐上早已等候多時的船隻,消失在漫漫黑夜之中。 

 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宋太上皇宋徽宗趙佶。 

 這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唯獨不通君王之道的皇帝,在聽聞金兵南下兵臨黃河之際,帶上一堆美人兒,拋棄了江山社稷,拋棄了都城汴梁城,拋棄了黎民百姓,坐著船遠遁江南。 

 在這場曠世浩劫中,多少人死於戰亂,多少婦人慘遭蹂躪,又有多少家破人亡。 

 而引起這場滔天浩劫的起因就是北宋揮之不去的“聯金滅遼”。 

 時間倒退到北宋真宗景德元年,也就是公元1004年。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耶律隆緒親率四十萬大軍南下深入,兵臨黃河北岸的軍事重鎮澶州(現在的河南濮陽。) 

 遼軍一旦攻破澶州,渡過黃河,則直逼汴梁,大宋立國四十餘年來,第一次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 

 令人可笑的是,這個時候,滿朝文武不是商量對策,如何抵禦外敵,而是紛紛要求遷都升州,今江蘇南京。 

 一時間遷都之聲響徹寰宇。 

 看會會表演,看會更不要臉,看誰更特釀的“浩然正氣”。 

 啊,呸!這個時候也沒人提什麼“在德不在險”了,打臉不? 

 幸運的是,在這危急存亡之際,一代名相寇準站了出來。力排眾議,堅持要求真宗御駕親征,揮師北上,抵禦強敵。 

 寇準的諡號“忠愍”,“忠”不用說,“愍”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 

 這個諡號也是對這名一代名相最好的褒獎了。 

 當然了這個諡號還有一層意思,多指被迫害之死的名臣。 

 南宋岳飛的三個諡號裡就有一個“忠愍”。 

 “武穆”這個諡號,只能排在武將的第三等。 

 而岳飛的第三個諡號“忠武”則屬於武將裡的最高級別的了。 

 (諸葛亮、郭子儀諡號都是“忠武”。宋朝的李繼隆、韓世忠也是“忠武”級別的) 

 岳飛的諡號可以說一波三折,從宋孝宗開始的“忠愍”到“武穆”,再到追封為鄂王,最後到宋理宗時期定為“忠武”。 

 此時距離岳飛遇害已經八十多年了,至此嶽帥在宋朝官方正式稱謂為“嶽忠武王”。 

 (有興趣的書友可以去河南安陽湯陰縣參觀“宋嶽忠武王廟”。) 

 唐中興名將渾瑊,諡號也是“忠武”,而岳飛當年以渾瑊自期,沒想到一語成讖,被害八十餘年後,岳飛也得到了“忠武”這個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