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月去 作品

第 139 章 晉江文學城獨發

 山高水遠,等秦臨淵和奉王到西北,恐怕得臘月底了。臨近年關,誰也不想這檔口動兵交戰,怕是有得談。

 秦臨淵沒什麼把握,奉王更是,又因為秦臨淵給他攬了這差事,對他也沒什麼好臉色,碰面之後就直接上馬車,根本沒寒暄幾句。

 百姓不知朝事,茶餘飯後議論的依舊是哪個府上新納了年輕貌美的小妾,誰家公子成日流連花街柳巷,哪家姑娘嫁到了哪家……

 芝麻綠豆大的事都要揀出。

 永城也熱鬧,成王府也置辦起了年貨,丫鬟們倒是歡天喜地,這馬上就過年了,一年就這一回,又能拿年禮,又能看燈會看煙花。

 去年還在先皇喪期,府上人又少,年就簡單過的。今年不一樣,明光元年,又是豐收之年,熱鬧熱鬧也有個好兆頭,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收成更勝今年。

 採買管事忙著置辦年貨,留夏跟著楚沂打點人情往來。

 給盛京的年禮月初就送出去了,也就是現在無事發生,若是出了事,楚沂自己便會疏遠楚國公府,以免連累孃家。

 這邊還有幾家關係不錯的,權看送來的禮輕重再回,省著失了分寸。

 府上丫鬟小廝認認真真地打掃府內的殘枝落葉,自從遣散了一些辦事不力的下人之後,府上人就少了,不過活雖多了,卻也沒到累人的地步。

 每個人都忙著,看著還怪熱鬧的。

 掃掃邊邊角角,掛上燈籠和福字,讓入冬之後有些冷清的成王府多了一絲年味。

 這年末也要盤點一年鋪子的收益、莊子的收成,支出的銀子、得到的進項。

 楚沂這幾日忙著算這些,算來算去,一年過完夫妻倆也就剩她嫁妝鋪子、莊子賺的銀子了,其他的,半點沒剩。

 前半年的搭到了百姓身上,後半年的全進了軍營。

 蕭秉承寧願跟楚盈借錢,卻不願意動楚沂的嫁妝銀子。盛京只有那些胡亂花天酒地,納妾納美沒有出息的紈絝子弟才會動娘子的嫁妝。

 不到萬不得已,這些銀子不能動,若真有一日出了事,蕭秉承會想辦法把過錯歸於自身,保全楚沂,一切都與楚沂無關。

 既是嫁妝,到時候還能帶回去,就留著給楚沂傍身。

 不過這是不到萬不得已情形之下的法子。

 這些銀子加起來總共九千餘兩,府上支出還是小頭,有蕭秉承莊子鋪子頂著,楚沂這一年來剩下的就是這些,不過還不算,借了楚盈的六萬兩。

 六萬兩銀子沒急著還,每月分給她的利潤留一半還一半,如今還有兩萬兩的欠款。

 等到明年,怕是還要再開口借錢。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若不找楚盈,兩人就不知道找誰了。

 用錢的地方多,雖然楚沂也不想借,但總歸是沒別的辦法,跟嚴氏她開不了這個口,而且楚盈嘴嚴,只管借,大約也能猜到一些,但從未問過。

 這給府上拜年禮也是筆不小的支出,但收來的年禮她沒全收到庫房,讓丫鬟挑著能當的當了,也算貼補府裡支出。

 算算日子,往楚國公府靖安侯府寄去的年禮這會兒應該已經到了。

 天寒地凍的,可別把東西凍壞了。

 嚴氏如今不理瑣事,除了看著孫子孫女們,就剩操心遠嫁的小女兒這一件事兒了。

 算著日子,今兒都臘月二十七了,楚沂給自己寄的年禮,就算再慢,今天也該到了。

 嚴氏倒不是盼著年禮,畢竟楚國公府也不缺什麼,她是盼著楚沂寄來的信。一年到頭面都見不上一面,每月一次的信,成了嚴氏最想要最盼著的東西了。

 從前的信她都收在匣子裡,今年還差一封。

 要是沒這信,這幾日她都睡不踏實。

 這日日夜夜盼著,今日下午午睡過後,門房小廝的前,永城那邊寄東西了,寄來的包裹全送來正院了。

 大箱小箱的東西擺滿了正廳,嚴氏道:“這麼遠又是冬日,寫封信就夠了,何苦送這些東西。()?()”

 話雖這麼說,可她是笑著的,眼角帶著兩道笑紋,東西不缺,缺的是心意。

 身邊嬤嬤也道:“王妃孝順,做事又周到,這也是王妃一片孝心。?()_[(.)]?◢?@?@??()?()”

 楚沂沒因為成為成王妃而疏遠楚國公府,在嚴氏看來這就是孝順了。

 東西她看了看,多是永城的特產,什麼黃桃罐頭黑茶,還有較為貴重的各種玉器擺飾和首飾,還有幾個小箱籠,大約是跟哪位姐姐嫂嫂關係親近,特意寄的。

 信總共有六封,除了給她的,還有給兩位嫂嫂兩位姐姐的,嚴氏看還有給楚欣這個妹妹的。

 給別人的信嚴氏沒看,只看了給自己的。

 信中楚沂先問她安好,又說她在永城什麼都不缺,希望嚴氏不要掛心。

 信中絮絮叨叨唸了許多瑣事,吃了什麼,做了什麼,又長高了幾寸,胖了幾斤……

 最後說,永城只臘月初下的一場雪,薄薄

一片,不如京城的好看,日後若有機會,再回盛京城賞雪。

 嚴氏看得分明,楚沂這是想家了。

 縱使信裡沒說,看筆尖字跡流暢,語氣也輕快,依舊是想家的樣子。

 一個姑娘家,遠嫁到永城,婆家又不在那邊,還沒什麼認識的人,哪兒能那麼容易就安頓下來。

 嚴氏把這信來來回回看了幾遍,然後按著信尾附著的單子寫的,讓丫鬟把東西一一給各院送去。

 她也盼著楚沂早些回來,盛京好,能別走就別走了。

 嚴氏又把信打開重新看了看,這個女兒在她身邊的時間最短,可也最讓人心疼。嚴氏只恨從前忽視良多,非等著府上有難,才想起楚沂了。

 後來她總是想,若非讓楚沂為楚國公府出頭,屢屢赴宴,也不會被成王給看上。以她的性情,如楚欣一般嫁到侯府伯爵府,定是如魚得水。

 說到底,這門親事,也與她有關。

 可再想這些也晚了,嚴氏只能自己安慰自己,做王妃也是許多人求都求不來的呢。

 蕭秉承為人不錯,成婚多年未曾納妾,對楚沂也好,

 另一頭,林氏趙蕙茹

 她們也收到了信。

 林氏如今一兒一女,夫君考中入朝為官,日子倒也圓滿。

 她也才二十出頭,臉色紅潤,臉上帶著溫婉的笑意,坐在窗前看著信,旁邊瑩姐兒好奇地圍著箱子看。

 還想看信裡寫了什麼。

 林氏說了句別鬧,瑩姐兒問:“是姑姑寄來的信嗎,女兒也想看。”

 林氏:“等娘看完,你先自己玩兒。”

 楚沂從永城街上找了些小玩意兒,留著給瑩姐和淳哥兒玩,信上還寫了幾張永城特色菜的方子,卻不是從楚盈那兒抄來的。

 楚盈就在家中,用不著她借花獻佛。

 林氏好吃楚沂還記得,林氏看了信頗為動容,想著楚沂是報喜不報憂的性子,她想想楚遠程下職回來說的話,不免有些擔心。

 皇上準備削藩,如今公爹在朝無甚實權,很多事也不清楚,她也不知道楚沂到底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