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貓呀呀 作品

第52章 指南針

(北宋有有史以來最大的殺器,那就是周邊所有國家皆用宋錢,那是通用貨幣,可惜沒有利用起來……)

網友B:指南針就是古代路痴的福音(捂嘴)

網友C:歐洲是探索和貿易,明朝鄭和是王權霸業政治威懾。

回覆

(鄭和,三保太監,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家)

(鄭和“嚇”西洋[狗頭])

(冷知識,鄭和下西洋的船隊規模,比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英-法聯軍規模還大。)

(大小船隻三千有餘,你可以想象一下一望無際的大船航行而來,對南海這些國家的震撼)

(朱棣對他的信任和支持還有大明強大的國力給足了他勇氣)

(朱棣啊,鄭和啊,老祖宗啊,我真的不想學英語了[吐血])

(主要是那個時候沒有去調查農業發展狀況,要是先祖們知道這些地方種水稻可以一年三熟,你猜會怎麼樣)

(老祖宗糊塗啊![看]老祖宗太實在了。天天想著交流文化,就不能統一文化?[看])

(強而不欺,威而不霸)

(一個地球,幾百種語言,幾百種文字,難道不是分裂,難道不是對嬴先生的背叛嗎[看])

(他不就想要一顆長生不老藥嗎,又不是要天上的星星,為何不能成全他[哭])

(世界上有一半的國家都用英語)

(其實朱棣時期做很多的,整個東南亞政權大都是鄭和艦隊冊封扶植的,很多甚至是漢人移民政權。但後來朱瞻基戰略收縮,連越南都放棄了。)

(可惜了,幾百年來算最關鍵的一次拐點,還是我們主動的)

網友d:西方發展就是伴隨全球掠奪原始積累發展起來的,只不過歷史被他們自己美化了。換個角度來看,科技和工業爆發在歐美,都是靠著全球掠奪原始積累起來的基礎。

回覆

(物競天擇,叢林法則,這些也是西方人創造出來的概念。這些法則放在動物世界當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生硬的套用在人類文明就很不科學,因為人有思想有道德,人有人性不只是有獸性。)

(多虧東方大國,歷盡磨難,終是抵住了它們,不讓世界將要盡是他們的了[感謝])

——————

秦,嬴政一愣,那個“嬴先生”說的是他?他失笑,後人也太看得起他了,就因為“車同軌書同文”就認為他能把整個世界也一統了嗎。

可惜他只是一個凡人,精力也有限,需得先管理好大秦,才能步步往外擴張。

看來後人對英語真是怨念頗深,若是真能給他一顆長生不老藥就好了。

嬴政也很想永生啊,誰不想永生呢,更何況是他這樣大權在握雄心壯志的帝王。

也不知他壽命幾何,若是能再長一點,或許他就不必太過心急,對於大秦的未來,能一步一步謀劃。

……

漢,劉徹雙眼發亮。

後世的恩恩怨怨離他過於遙遠,就算想插手也有心無力,但如果漢室更加強大,那些改進的發明創造能更早的運用到合適的地方,或許也能造福後世,讓後人有更多的路能走。

這個指南針就很有用啊。比如打匈奴,大漠茫茫,將士們不熟悉路線容易迷路,如果有了這個指南針,我漢軍不是事辦功倍!

還有之前提到的安息貴霜羅馬那些國家,張騫出使西域可能都方便多了。

絲綢之路啊,原來除了陸地,還有海上絲綢之路嗎。

造船,絕對要造船,遠的就算還去不了,到周邊逛逛也不錯。

一年三熟的土地誒,農耕大國,對於農業最是敏感,聽到一年三熟,不僅劉徹,所有朝臣都激動不已。

有這等沃土,豈能流落在外!

不過,了,他們可是文明國家,當然不能像蠻夷那樣明搶。

咳咳,理由還不好找嗎,這些個大臣各個牙尖嘴利,能站在朝堂上的那個不是大道理脫口而出,場面話一套套的來,都是人精。

就算沒有理由,製造一個不就好了~

“陛下,周邊蠻夷不受教化,皆是茹毛飲血之輩,有那等沃土恐怕也不能物盡其用。

我漢室向來溫厚善良,乃禮儀之國,樂於助人,實在看不得糟蹋浪費,不如派人去探一探究竟,若真是如天幕所言……他們有困難,我們也好相助……”

說是這麼說,把你眼中的不懷好意藏一藏啊!

落下閎卻更關注另一件事,地球,後人說他們生活的是地球,所以世界就是球,渾是正確的嗎?!

他抬頭望著那塊天幕,他一直無法理解天幕的形成,難道真的有神?可後人也並不是信神的模樣,或許是後人憑藉著手段製造出的能溝通過去未來的器物,就如同天幕中那些神奇的東西一樣。

這廣闊無垠的天空,真是充滿了奧秘。

……

天幕之下,祖𣈶等一眾家人比祖沖之本來還開心。

“爹你看,天幕知道您,您留名青史了!”說著祖𣈶有些期盼。

若是他在刻苦一些,是否也會在史書中有一席之地呢。

祖沖之也很高興,原來指南針的前身是司南啊。他看著天幕上指南針的演變過程,開始有些躍躍欲試了。

如今的司南用的是天然磁石,他想試一試的人造磁石,他巴不得後人能多講一些這方面的內容,可惜只是簡短略過。

無妨,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天幕給的提示已經給了祖沖之很多啟發了。

科學家的樂趣不就是探索實驗嗎。

這指南針確實很重要,不管是在哪個領域都能發揮很大作用,行軍打仗,出海經商……該如何把它改進的更加精確,小巧又方便攜帶呢。

祖沖之的腦中閃過無數想法。

……

北宋,沈括沒想到天幕竟然會提及他。

科學家,這個稱呼好生奇特,不過他很喜歡。

看來自己還是作出了一些成績的,他對指南針的製作和改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誒,沈括很高興。

竟然比那歐洲領先了400年嗎,而且指南針是在我大宋時期流傳至海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