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崇禎你先別登基容我詐個屍 作品

第921章 引漢濟渭

  吳淳夫連忙點頭稱是,開始說到:“回陛下,因‘引瀚入陝’工程的擱置,李從心和張九德二人提出瞭解決山陝兩地旱情的新方案。”

  朱由校:“哦!這新方案不是你們工部提出,卻由兩個地方巡撫提出,還真是難得。”

  溫體仁聞言便知他對此二人並不瞭解,當即上前輕聲道:“陛下,這李從心,號介石,山西馬邑人氏。曾任九江提督,總理河道,頗有政績。”

  “張九德,字成仲,乃浙江慈溪人。曾在寧夏靈州按察使,曾修築靈州河堤、秦渠長湃、漢渠蘆洞等,治理黃河功績卓著。”

  “此二人不僅對河渠水利之事頗為精通,彼此關係也很密切。”

  “張九德晉升寧夏巡撫,李從心亦有推薦之功。”

  “若是關於運河之事,此二人聯名具表倒是可以理解的。”

  朱由校聞言不由睜大眼睛看向溫體仁。

  這老頭真他孃的是個寶貝!

  不僅全國政事要務他都一清二楚,就連這些官員的出身政績全都瞭然於心,當真是行走的大明百科全書,活該他當首輔!

  不過,溫體仁也有不知道的事情,那就是如果朱由校沒有死而復生,那麼歷史上在兩年前,吳淳夫和郭允厚的尚書位置就是這二人的。

  不管怎麼說,既然這兩位都是水利工程的大拿,那朱由校還真的要端正起心態,好好聽聽他們都說了些什麼。

  “吳愛卿,你說說看他二人有何辦法可解陝西缺水之憂?”

  在眾人的關注下,吳淳夫有些興奮地朗聲道:“陛下,張九德、李從心二人提出開鑿河渠‘引漢濟渭’!”

  “他們建議從漢江開渠穿過秦嶺,南水北調至渭河流域,以長江之水充濟黃河,這就是所謂的‘引漢濟渭’”

  雖然眾臣之前已經聽過了“引瀚入陝”和開炸喜馬拉雅山這樣的大工程,但聽到‘引漢濟渭’的計劃,還是小小地震驚了一下。

  郭允厚開口道:“陛下!秦嶺巍巍,若要鑿河而過,怕得有近兩百里隧洞,工程難度曠古未有!”

  還沒得朱由校答話,徐光啟已經搶道:“郭大人莫非忘了之前陛下還御准將喜馬拉雅山炸出一個長四五百里的深坑?”

  “與此相比,這引漢濟渭工程量怕是還要少一些。”

  房壯麗也插口道:“但這些都是太過耗費民力,所以陛下才將這些工程擱置,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