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22章 不會搞錢的宰相就是廢物

  在李林甫的強烈要求下,工匠們打通了廂房與廂房之間的牆壁,在房間與房間之間造隔間,其中僅能容納兩人個與一張桌子。說是會客吧,地方太小。說是想清靜吧,又太過封閉。

  倒是有點像是密謀大事的場所。

  大唐左相宅院裝修居然需要如此折騰,令工匠們都感覺匪夷所思。只是李林甫出手闊綽,又是權勢滔天,工程款一次性預付給得很豪爽,這些工匠們也只好當自己是瞎子聾子啞巴。

  反正,看到了就當沒看到,聽見了當做沒聽見,知道了裝作忘記了,這樣就對了。

  院子裡在改建,書房裡的李林甫卻是在會客。

  來的客人叫蕭炅,李林甫的黨羽,之前擔任戶部官員,李林甫曾經的手下。

  為什麼要加個“之前”呢?

  因為他就在新年的這個節骨眼,被貶官了。

  被貶官的原因也很離奇。

  身為戶部侍郎的蕭炅,前不久與中書侍郎嚴挺之一道前往出席某個官員聚會的活動。其間蕭炅大概是閒得無聊,便隨手拿了一本《禮記》翻來覆去打發時間。

  其實這也是常態,因為唐代中樞官員摸魚的時間非常多,無聊的雜務應酬也非常多。

  可是千不該萬不該,蕭炅看到盡興時讀了出來,而且還讀錯了!

  當屬,書中有中一句叫“蒸嘗伏臘”,蕭炅認了個白字,把臘讀成了“獵”字。

  如果是方重勇在前世上學的時候辦了件這樣的蠢事,那肯定無傷大雅,誰敢說自己讀書沒有讀錯過字?

  可在這個節骨眼,特別是在朝廷官員眼中,讀錯字就是個大事了。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官場無小事,再小的事情,在某些時刻也足以置人於死地!

  因為《禮記》是唐代讀書人的必讀書目之一,參與學校系統學習時,就必須要學。並且“臘”字也不是什麼生僻字、異體字。

  蕭炅能念成“伏獵”,這已然說明他完全不懂這詞是啥意思,簡單的說,這人是個混子,是個不知道怎麼就混進朝堂裡的假讀書人!

  唐代官場險惡,史書中記載的“好人”,私德也未必高尚。

  嚴挺之這個人就相當不厚道,聽出蕭炅唸錯,故意撲哧一聲笑出來後,弄得所有人都知道了這件事。

  更陰險的是,他並不當場明說,而是回來後把蕭炅的這件囧事當做笑話到處講,甚至還直接找到了中書令張九齡,說了這樣的一句話:省(尚書省)中豈容有“伏獵侍郎”!

  張九齡是一個傳統的士大夫,本身也不太看得上沒有學識的人(理財的能力在這些人眼中不算學識)。因此在張九齡的運作下,沒過多久,中樞一紙調令,便將蕭炅調到岐州當刺史去了。

  現在休沐嘛,蕭炅肯定不得去外地赴任,要動身肯定也是上元節以後了。於是他便花重金買了兩壇紅蓮春,提著酒前來找李林甫想辦法。

  “李相,張九齡那邊,有大事!”

  蕭炅湊過去對李林甫沉聲說道。

  “張相公哪裡有什麼大事啊。”

  李林甫笑道,不以為意的擺了擺手,給蕭炅倒了一杯紅蓮春,心中暗暗惱怒,臉上卻是不動聲色。

  他與張九齡的權鬥已經開始,進入不死不休的白熱化階段了。

  李林甫認為,張九齡貶斥蕭炅可不是因為蕭炅唸錯一個字,而是……他在排除異己!蕭炅是李林甫在戶部的打手。沒有蕭炅,李林甫在一定程度上會失去對戶部的掌控。

  至於是張九齡究竟是怎麼打算的,其實沒有那麼重要。擋了路的石頭,就要搬開。張九齡不下來,李林甫自己又如何能成為右相呢?反正都是要死斗的,不缺這一茬。

  李林甫是靠理財上去的,他要是掌控不了戶部,那還理個什麼財?

  “相位空缺,張九齡想把嚴挺之弄到相位上去!”

  看到李林甫不在意的模樣,蕭炅咬著牙說道,狠狠的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踏馬的,紅蓮春真是貴死。可貴人們就喜歡這種調調,便宜的東西,再好他們都看不上,認為沾了會掉身份!蕭炅在心裡暗罵釀造紅蓮春的人黑心。

  “是麼?”

  李林甫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心中暗暗盤算得失。

  三個宰相,張九齡依舊是右相,裴耀卿因為“挪用”了李隆基的“零花錢”,被貶官,宰相的位置空出來了。

  張九齡想將與自己私交甚好的嚴挺之扶上去,這其實也是人之常情。

  李隆基會如何決斷,現在預測,只怕還難說得很。

  在李林甫看來,張九齡最大的問題,就沒搞懂李隆基到底缺的是什麼!

  時代變了,如今的李隆基,缺的就是錢!

  大唐帝國要運轉順暢,缺的也是錢!

  錢!錢!錢!

  除了錢以外的事情,那都不叫事!

  現在是金錢的時代,早年那些詞臣們,以為給皇帝寫寫文章,寫寫奏章,就能累步青雲,呵呵,只能說讀書讀傻了!時代早就變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