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44章 豬隊友在行動

  要是到時候仿製的布不如波斯原產的,聖人必然覺得顏面掃地,那鄭使君這官位可就……”

  方重勇欲言又止的拿捏說道。

  “行了行了,這件事我去辦還不行嘛?”

  鄭叔清最終還是無奈妥協了。

  仿製粟特布,在技術上沒有任何難度,不過,在工藝上卻未必如此。

  這些技術在大唐可能都是現成的,甚至已經落後,但工藝中所需的材料和步驟,也不能完全依靠過往經驗。

  西域貨物能在長安橫行多年不衰,自然有它的獨到之處。粟特布叫這個名字,但它不是粟特人編織的啊!起碼現在還不是!

  其中工藝的秘密,重在細節。

  大唐的紡織業在這個時代雖然技術已經登峰造極,但若要仿製,或許還要處理一些局部的技術調整優化。

  比如說染色順序,比如說色彩附著度,比如說織錦的色彩對比。

  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大唐各地的紡織印染技術,都是相對獨立的。長安洛陽等地的紡織業固然是先進,但具體到各地,也不是沒有相應的地方特色。

  就更別提波斯的紡織業了。

  鄭叔清這個活計看起來很簡單,其中暗藏的風險卻也不小。

  “如此,那便謝過鄭侍郎了。”

  方重勇行了一禮說道。

  “真搞不懂你,其實沒必要跟你未來岳父綁在一起的,你的前途無可限量,不能毀在無聊的地方。”

  鄭叔清好心勸說道。

  他說的道理,其實方重勇是明白的。只是方重勇亦是有自己不可告知的秘密與謀劃。

  鑑於鄭叔清和李林甫的關係,方重勇顯然不能將其和盤托出。

  二人在杏花樓內胡吃海喝了一頓,方才辭別而去。

  ……

  方重勇沒想到的是,他還在謀劃怎麼讓王忠嗣迴歸長安面聖,李亨那邊的豬隊友就已經開始行動起來了。

  形勢急轉直下。

  五月,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在朝廷的催促與壓迫下,不得不背棄盟約,帶兵奇襲吐蕃。破吐蕃大將乞力徐之於青海西。

  李隆基又任命右拾遺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從涼州出塞宣慰,作《使至塞上》一詩,雲:“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聽聞唐國背信棄義,吐蕃大怒,進入全面動員狀態,在與大唐接壤的廣闊戰線上,都有吐蕃軍隊在頻繁調度。

  大唐邊關形勢岌岌可危!

  正在這個節骨眼上,鄯州都督杜希望想攻取吐蕃新城,於是他奏請朝廷,希望調精幹將領前往河西領兵以為策應,此人非驍勇善戰的王忠嗣不可。

  同時京兆尹韋堅也上書朝廷,直言王忠嗣呆在巫山縣外的東陽府純粹是浪費人才,建議將其調往河西擔任節度副使一職,並授予涼州刺史,坐鎮河西走廊大後方。

  不得不說,韋堅的建議,如果不看人際關係的話,確實是為國為民大公無私。

  但從“隱秘”的關係網來看,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

  韋堅是李亨的小舅子,王忠嗣是李亨的發小,一起玩到大的。韋堅建議朝廷重用王忠嗣,那就差沒說幫忙給李亨培植羽翼了。

  果不其然,此舉引起力保壽王李琩,已經投靠武惠妃的李林甫強烈不滿與反彈。

  李林甫立刻建議李隆基調王忠嗣前往劍南,在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麾下任職,負責訓練當地團結兵!

  章仇兼瓊是誰的人,不問可知。王忠嗣就是有滔天的本事,到了劍南,是龍要盤著,是虎要趴著!

  然而李隆基卻出人意表的否決了李林甫的提議,說如今河西有事,吐蕃蠢蠢欲動,沒必要在對劍南軍務大動干戈。

  不過李隆基倒也沒同意韋堅的建議,就好像這件事完全沒發生過一樣。

  這天,方重勇剛剛起床準備好好鍛鍊一下身體,未來大舅子王彥舒就孤身前來,詢問對策。

  前兩天,三皇子李亨派人到華州鄭縣,通知王忠嗣的夫人李氏:調任王忠嗣去河西已無指望,調任劍南或有可為,但他們已經無法再運作了。

  驚慌失措的李氏連忙派王彥舒前來找方重勇諮詢對策,前倨後恭的姿態,把丈母孃的那一雙勢利眼表現得淋漓盡致。

  幫,還是不幫,這件麻煩事,擺在了方重勇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