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45章 不喜歡按套路出牌的方節帥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這句話在幫人辦事的時候,也一樣適用。

  沒有李亨的人幫倒忙,方重勇運作王忠嗣回長安輕輕鬆鬆,早就有了全盤規劃。

  有了李亨手下些人胡亂插一腳,這件事反而辦不成,容易引起李隆基的猜忌!

  如今果不其然,事情辦砸了不說,還撂挑子不管了!

  李亨這個人辦事果然不靠譜,遇到點事情就溜了。

  方重勇不用去華州鄭縣去看,就能猜到未來丈母孃現在要著急成什麼樣子。

  “妹夫,此事你看可還有迴轉的機會?”

  王彥舒有些緊張的問道。

  力量的使用,是有所謂“維度”的,“有力使不上”的情況,經常會出現。

  如今的王彥舒隱約意識到了這一點,更是感慨方重勇心智遠超同齡人。

  因為他覺得方重勇早就對此感悟深刻了。

  董卓入洛陽,雄健的兵馬就沒法拿朝中大臣們怎麼樣,反而被那些人用陰謀詭計拿捏。

  這便是力量維度的不同,而無法施展的典型例子。

  “此事,還需要一個契機。只有時機到了才行。不過在此之前,你還要幫我辦一件事。”

  方重勇湊過去,在王彥舒耳邊嘀嘀咕咕說了半天。

  “這樣真的可以麼?”

  王彥舒有些不確定的問道,方重勇的辦法不是太複雜,而是太簡單了,簡單得甚至有點像是兒戲一般。

  “這是最後的機會了,要不然,我也沒辦法了。你回去後問問岳母是否願意,不行的話,就另請高明吧。”

  方重勇一步也不肯退讓,儼然一副“你不同意我就撂挑子”的架勢。王彥舒萬般無奈,只好答應下來,馬不停蹄的趕回華州鄭縣。

  然而方重勇不知道的是,大唐帝國的北面,幽州以北奚人與契丹雜居之地,忽然風雲突變,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

  ……

  “方節帥,我們未得張節帥軍令,擅自調動五百精騎,是不是不太妥當?”

  一身戎裝的幽州觀察處置使方有德身邊,有個文士打扮的人拱手行禮小聲詢問道。這個人叫崔顥,是一位很有名的詩人,寫過《黃鶴樓》一詩,不少作品可謂是膾炙人口。

  但在官場他卻一生都抑鬱不得志,如今作為幽州觀察處置使的隨員(佐官),在幽州藩鎮裡面做事。

  “你回去告知張節帥,事有從權,來不及多解釋了。打完這一仗再說。”

  面龐冷峻的方有德看著遠處茂密的樹林,微微皺眉。此刻他正率領五百精騎埋伏在通往湟河(灤河)必經之路的山丘上。

  這一戰若是成了還好說,要是敗了,他不戰死沙場,回去也要被李隆基砍掉腦袋。

  當然了,事出突然,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方有德也沒得選。

  開元二十四年,幽州節度張守珪找到機會,領軍出討契丹叛亂的餘黨,在捺祿山大敗敵軍,俘獲丁口、財貨不計其數,卻沒有得到什麼特別的獎賞。

  或許李隆基覺得,這些事情都是藩鎮應該做的本職工作,並不值得賞賜。

  張守珪覺得沒什麼關係,朝廷不賞賜就不賞賜吧,他本身就志在出將入相,對這些並不是很在乎。

  然而他手下的那些驕兵悍將們卻不樂意了!

  誰稀罕從奚人契丹手裡搶來的那點東西啊,他們要的是升官發財,回長安去瀟灑,甚至期盼等張守珪走了以後每個人都官升一級!

  於是張守珪麾下兩員裨將趙堪、白真陀羅假稱奉命到營州視察,實際上打算圖謀不軌。這件事恰好讓方有德知道,並將還來不及發動陰謀的二人給俘獲了。

  觀察處置使嘛,本身不就是為了對付類似的事情而設立的麼?這個職務,就是節度使的一體兩面。

  經過審訊後得知,趙堪、白真陀羅二人,對時任平盧節度使的烏知義有些不滿,認為烏知義對剿滅奚族叛眾的軍事行動很不積極。

  他們認為,去年圍剿奚人契丹未竟全功,就是因為平盧藩鎮沒有配合幽州藩鎮,才讓不少奚人精銳遁入山林。

  所以這兩人就想假傳烏知義的命令,讓平盧藩鎮進山剿匪。

  方有德在審訊後得知內情,卻並未將二人逮捕下獄治罪,而是將計就計,讓二人戴罪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