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63章 河西事,唯吐蕃而已


                 牛仙客還是那麼卑微,起碼看起來如此。一個工部尚書,家裡沒幾個僕人,李隆基賞賜下來的東西也不敢使用,全都被封存起來了。

  家裡的庫房門上貼了個醒目的封條。做官做到這個程度,只能說不如回河西為地方官來得更自在些。

  方重勇領著王忠嗣前來牛仙客的宅院裡探訪,都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六部尚書的宅院。

  陳設簡陋,僕從數人而已。

  按照大唐官場的“潛規則”,一個六部尚書的宅院,起碼要有五十名奴婢起步,而最多可以到達四百人。

  在這個數字之間,就會被社會輿論接納,無人譏笑詬病。

  少了,會被史官貫以“家貧,鄙陋”的形容,惹人譏笑;當然了,若是有極高的文學才華,並且名揚長安,則可以忽略。

  比如說賀知章這種,家裡沒幾個奴婢,又是身居高位,就會被人認為是如“竹林七賢”一般。

  而奴婢多了,則會被世人詬病貪婪奢華無度,如天寶年間李林甫麾下的狗腿子王鉷,史書說他家中僕從無算,府邸恍若宮城。

  很顯然,牛仙客的寒酸在長安權貴圈子裡面不是什麼好名聲。

  “寒舍簡陋,二位請坐。”

  牛仙客邀請方重勇一行人到書房落座,分別給二人倒了一杯“冬飲子”——生薑與一些草藥煮出來的湯水,可以驅寒,但也相當“樸實”。

  方重勇喝了一口,非常嗆人,味道確實算不上好,拼命忍住才沒有噴出來。

  “唐錦的事情,還是得謝謝方小郎君,雖然河西將士們最終沒有拿到這些賞賜,但是唐錦的名聲已經打出去了。未來涼州的白絹轉運到長安,織成唐錦後,再返銷西域,可以造福涼州百姓。”

  牛仙客鄭重的對著方重勇行了一禮。

  他雖然到了長安,但心還在河西。進入中樞之後,牛仙客完全發揮不出自己的本事,六部裡面閒散不幹實事的風氣,也讓他很不適應。

  仿粟特錦推廣開來,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河西走廊,是受益最大的地區。方重勇雖然有自己的私心,但辦的這件事,卻是利國利民的好事,特別是對河西百姓來說。

  這些是非,牛仙客心裡有數。要不然,他一個工部尚書,也不是什麼阿貓阿狗都能上門拜訪的。

  “王將軍是想去河西建功立業吧?”

  牛仙客笑眯眯的看著王忠嗣問道,對方的來意,其實已經昭然若揭。牛仙客又不是不認識王忠嗣,二人早年便在河西有過來往,雖然算不上來往過密。

  “確實如此。”

  王忠嗣很是矜持的點點頭。

  沒錯,他確實是在河西待了幾年,但比起牛仙客,他對於河西事務,可以稱得上是“無知”。

  既然“無知”,那就要去找“專業人士”來請教,所以王忠嗣對方重勇的主意非常贊同。現在多準備一些,等到了涼州後,就不會吃悶虧。

  “河西事,唯吐蕃而已,其餘不值一提。”

  牛仙客嘆息說道。

  王忠嗣面色微變,他父親王海濱,就是死在吐蕃人手中。他自從軍起,與之交手的敵人,也都是吐蕃人。

  王忠嗣年輕的時候在河西三年,以敢打敢拼著稱。但若是談起對吐蕃人的研究,那還是相當片面的,瞭解得並不深。

  “吐蕃軍與唐軍相比,如何?”

  方重勇好奇問道。

  “松贊干布遣祿東贊使唐,給太宗皇帝帶去一件名貴的鵝型金鑄酒器,其鵝黃金鑄成,其高七尺,中可實酒三斛。”

  牛仙客幽幽說道,並未直接回答方重勇的問題。

  松贊干布那都是百年前的吐蕃領袖了,而送的這件酒器,則打破了方重勇的幻想。他從前一直以為是文成公主帶去的唐代工匠養肥了吐蕃人,令其掌握了先進的冶煉工藝。

  但聽牛仙客這麼一說,似乎並非如此。

  “吐蕃槍細而長於漢者,弓矢弱而甲堅,人皆用劍,不戰,負劍而行。有烏朵為輔,進退自如。

  吐蕃軍備又豈止是不弱啊。”

  牛仙客對方重勇解釋道。

  “烏朵為何物?”

  方重勇發現了一個陌生的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