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上架感言


                 8月1號書正式上架,感覺時間過了一個世紀。

  這本書前前後後,醞釀了很久,又因為一些原因提前上線,老實說我壓力還挺大的。上本書我就有過“歷史小說該寫什麼”的問題,現在這本書,就是我給的答案。

  歷史小說,就是要寫歷史。

  於是我採用了主線-隱線交錯的手法,把主角方重勇設定為一個“觀察者”的角色,給讀者帶來盛唐風物。

  簡單說就是前期多看多想少參與。

  前半部寫盛唐,後半部寫輓歌,我起名字的時候,可謂是費勁了心思。儘量還原大唐真實的一面,它強大,它有自身的魅力,但它也有相應的問題,也是歷史的產物,難逃歷史的審判。

  什麼叫“盛唐風物”?

  歷史的記憶,是需要載體的。

  可能是一張絹帛,可能是一張簡牘,也可能是一幅畫,或者一杯酒,甚至一碗飯。

  歷史是實實在在的,不是正史裡的空洞話語,不是被人隨意揉捏的是是非非。

  衣食住行,這些可以表達盛唐風物。

  詩歌與典章,也可以表達盛唐風物。

  他們交相輝映,構成了大唐的盛世畫卷。

  這就意味著,本書很多篇幅,不會寫傳統的爽文劇情,也不會故意開車吸引眼球,打著“盛唐開放”的幌子寫低俗劇情。

  下半身那點事,很多人愛看,我也不是不會寫,但作者不能對自己的要求太低了。

  作者畢竟不是讀者。

  這樣寫,肯定會讓一些追求“爽點”的讀者不爽。劇情會缺了裝x打臉,甚至部分讀者會因為自己的認知缺失,而認為作者是在亂寫。這些都是無可避免的,因為無論是什麼書,都會有喜歡它的人,也會有不喜歡它的人。

  這本書的內容和寫法,本身就會過濾掉一批讀者。而以目前的市場環境,這一類書,或許可以有所建樹,但註定難爆火。

  上本都督讓我成為了五級作者,也讓我領悟了流量的秘密。

  我是草根,沒有後臺,沒有團隊,沒有幫扶,也沒有py交易。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作品;我的路,也只能靠不斷打磨作品走下去,沒有別的辦法。

  歷史小說陷入瓶頸期,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為了破局,很多作者開始變革求生,最常見的就是“套皮換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