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72章 酷愛折騰

  “在下乃是赤水軍節度判官,是從其它藩鎮借調過來的。嘿嘿,你說巧不巧,我和王軍使祖籍是一個地方,出生的故鄉也是一個地方,只是某長王軍使幾歲。

  這次郎君要來河西,王軍使特意將某調到了這裡,還升了官。郎君可是某的貴人哦。

  郎君不妨與某官職相稱,免貴姓郭。有什麼差遣的話,某與麾下這五十赤水兒郎們一定盡力。”

  郭軍使很是健談,三言兩語把話說清楚了。

  簡單來說,就是王忠嗣擔心方重勇在這裡人生地不熟的,怕他因為意外被人欺負甚至殞命。畢竟,王忠嗣軍務繁忙還要防備吐蕃,肯定沒有辦法時時刻刻盯著方重勇。

  河西這邊的亡命之徒很多,殺了人奔西域流竄的比比皆是。因此在這裡,身份並不是絕對有效的保護傘,身邊沒有人護衛是不行的。而且這種護衛的級別,要提高到邊軍騎兵小隊這種檔次。

  之前那幾十個袈裟被搶走,身上衣服都被扒光的天竺僧侶,就是活生生的反例。

  所以王忠嗣特意從別處借調了不屬於河西節度府的官員,而且還是自己的老鄉,兼祖籍地都一樣的熟人。

  並且還給這位升了官,賣了人情。

  這位節度判官不是節度使麾下建制的,而是屬於赤水軍內部建制的,也只有赤水軍這種超大編制的軍有類似官職。

  嚴格說來,這是個地位比較高的閒職,有時候有權有時候又沒權,充分反應了大唐官制中彈性+任性的一面。

  赤水軍使由河西節度使兼任的時候,節度判官才是具體執行人,那時候這個職務才能顯示出含金量,往往充當著“代理軍使”的職責,要負責一些赤水軍日常管理的事務。

  判官不是負責判決的官,“判”字在官制裡面多有“執行”的意思,判官理解為“執行官”比較符合實際情況。

  不過現在王忠嗣本人就擔任著赤水軍使,身上並沒有兼任節度使,所以這個赤水軍節度判官,權力就與王忠嗣的官職部分重疊了。

  很顯然,眼前這位節度判官不可能跟給自己升官的貴人王忠嗣搶權,那麼這個官職自然就變得有名無實起來。

  說白了,這就是未來岳父王忠嗣給未來女婿方重勇量身定製的“保鏢團”的領班。位高權重不能用,嚇唬嚇唬丘八們倒是挺好使。

  當然了,由此也看得出來,王忠嗣在著力培養方重勇,甚至不惜假公濟私“借”他五十個赤水軍精兵試試水。這位郭判官,應該也是有些本事的,要不然王忠嗣犯不著往自己團隊裡面塞酒囊飯袋。

  想到這裡,方重勇上前熱情的與這位郭軍使握手以示親切。

  “郭子儀!你說夠了沒有!”

  崔希逸一甩衣袖,不耐煩的呵斥道!

  他對這個外來空降的什麼赤水軍節度判官,是一點好感也沒有。

  郭子儀!

  方重勇握住“郭判官”的手停在原地不動了,他看著眼前面色和藹毫無架子,似乎人畜無害的中年大叔,很難將其跟那個歷史上為大唐續命一百五十年的“郭令公”聯繫起來。

  果然是人不可貌相啊。

  方重勇在心中暗暗感慨,慢慢收回手,對著郭子儀叉手行了一禮,又對崔希逸拱手行禮道:“節帥,有件大事,要去節度府再說,非常急!”

  看他面色肅然,崔希逸心中犯嘀咕,面上不露聲色的緩緩點頭。

  在他印象裡,這位出關中就玩消失的“方衙內”,絕對不可能是什麼好鳥!

  來西域的原因,應該就跟長安的那些勳貴子弟們一樣,可能是看過某個邊塞詩人的作品,覺得很過癮就想來河西見識見識。然後再回長安吹吹牛。

  這些人要的是西域的浪漫,而不是西域的苦寒!更不可能在這裡建功立業!

  等過段時間膩歪了以後,這一位心性未定的少年一定會吵著鬧著要回去的,到時候又是件麻煩事。

  只是以目前情況看,似乎……不太像啊。

  “如此也好,你隨我來。”

  崔希逸對隨員招呼了一聲,走在前面引路。郭子儀走在方重勇身邊落後半個身位,而在一旁看傻眼了的獨孤峻,這才感受到方衙內強大的社會關係,有多麼恐怖的威力。

  ……

  “去赤烏鎮,通知王軍使,有大事。”

  郭子儀將腰間魚符遞給一個赤水軍士卒,低聲吩咐道。

  此時此刻,一行人正在觀看,那枚靜靜躺在節度府書房桌案上的白亭軍魚符。

  “此符與我手持的那枚赤水軍魚符規格一模一樣,只能調動不超過五十個士卒。而白亭軍,應該有兵員一千七百,實數一千四,缺編三百。”

  郭子儀指著桌上那枚魚符說道。

  魚符一式兩份,一份保管在統兵主將那裡,上面寫了“合”字,這款只可能有一份,絕不可能是複數。但另外一份,則是軍中有幾個對應官階的軍官,就有幾個。

  使用的時候,拿著有“同”字的魚符去找主將堪合,便可以調動兵馬。不使用,則用來作為軍官的身份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