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82章 事實勝於雄辯

  “崔節帥,篩選精銳出征一事,還是按方參軍的建議來好了,某沒有異議。”

  康太和率先服軟了。

  小命只有一條,現在既然有人把事情說清楚了,那為什麼還要莽撞頭鐵一波?就為了那點微不足道的面子?

  作為此番第二波出征,負責打援和接應的領兵之人,康太和認為這件事與他有著切身的利益關聯。雖然這次他被打臉了,但也沒啥實際損失啊。

  “既然如此,那便從軍中二十歲以下青壯士卒中臻選精銳,縮小此番出兵規模吧。”

  崔希逸環顧眾人沉聲說道。

  “附議!”

  “附議!”

  “附議!”

  大堂內眾將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方重勇的那個小實驗,把他們都給嚇到了。從前是半信半疑,現在是深信不疑。

  一些年紀大了的精銳士卒,他們技戰術優秀,經驗豐富,在河西戰場上大有可為。哪怕退入二線作為教習,也可以繼續發揮作用,實在是沒有必要因為“缺陽氣”而不明不白死在戰場上。

  眾人領命而去,除了坐輪椅上的方重勇外,這裡很快就只剩下崔希逸與王忠嗣二人。

  王忠嗣走到方重勇身邊關切問道:“騎馬把腿磨破皮了?”

  “是啊,一口氣騎了上百里,血肉模糊了。”

  方重勇長嘆一聲,自家岳父哪壺不開提哪壺,這事真是不說也罷。

  “去醫館好好養傷吧,我這幾天便要領兵出征吐蕃了,暫時回不到涼州城。

  這裡不比長安,傷病大意不得,腿腳好利索了再回白亭海。我派人送你去醫館吧。”

  “不用了,我這邊有可以差使的人。”

  方重勇面色尷尬說道。他現在“方衙內”之名已經在涼州傳開了,但凡消息靈通的人都知道他爹是方有德,岳父是王忠嗣。身後站著一個半節度使。

  要是讓王忠嗣的親信送他去醫館,那簡直就是不打自招,把“權貴”的名聲給坐實了。

  “如此也好。”

  王忠嗣是爽利之人,拍拍方重勇的肩膀,大馬金刀的離開了。在他看來,自家這個未來女婿已經是一號人物,可以在河西自由活動了。讓對方在白亭軍中收羅一眾親信,比自己委派赤水軍的人貼身護衛要好得多。

  郭子儀是王忠嗣的同鄉,老是讓他給自己未來女婿當護衛,王忠嗣一直有些過意不去,覺得是耽誤對方的軍旅生涯,這樣相當不厚道。

  王忠嗣走後,崔希逸過來給方重勇推輪椅,一邊往外面走,一邊關切問道:“白亭海那邊待得還習慣吧,那邊可比涼州城風景好,更主要的是,不會被兵事所困擾。本節帥都想去那邊休養一陣子呢。”

  “還行吧,就是白亭軍缺錢缺得厲害,一眾軍士整天都在嗷嗷叫的。”

  方重勇吐槽了一句,既然白亭軍那邊沒有什麼戰事,自然從軍備到補給,都是能省就省。這些也都是邊鎮的常事,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聽到這話崔希逸微微一笑道:“不必理這些丘八們,你來涼州就是多學多看。我大唐與吐蕃的戰爭,我們這一輩打夠了,遲早要到你們這一輩人,兩國之間的爭鬥是不會停下來的。吐蕃不死,便會頻頻進犯大唐,沒有一勞永逸這一說。”

  說完他長嘆一聲,對方重勇簡要介紹了吐蕃自立國開始,與大唐之間的各種明爭暗鬥。說明白點,無論大唐嫁不嫁公主到吐蕃,對兩國之間的戰略,都完全不構成決定性的影響。

  以前大唐與吐蕃的戰爭規模之所以還可以控制,是因為兩國之間還有很多小國作為緩衝區,吐蕃後方也有很多地盤沒有消化。

  而今,大唐邊境與吐蕃接壤數千裡,之間並無緩衝。而且吐蕃也把周邊可以收拾的小國收拾得差不多了,繼續向東擴張,就必然會跟大唐產生劇烈的碰撞與衝突,大打出手是在所難免的。

  如果吐蕃不擴張,它國內人口與土地之間的矛盾,會以一種勢不可擋的方式爆發。所以吐蕃咄咄逼人的攻勢,其實也不過是為了消解內部矛盾而作出的妥協與矛盾轉移輸出。

  從本質上來說,大唐與吐蕃兩者必須要死一個,河西走廊才可能真正消停。

  這不是一代人的戰爭,也不是耗盡一代人的骨血就能解決的問題。

  方重勇覺得,與吐蕃之間的戰爭記憶,一定會貫穿於他的全部人生。

  “這次如果攻吐蕃得勝,本節帥會為你記一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