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94章 大唐秋防令

  “除涼州外,河西其他四州,徵發健兒兩萬。開啟秋防令,從朔方調兵到涼州!”

  李隆基沉聲對李林甫說道。

  秋防令!

  這下不止是張守珪不淡定了,就連李林甫也感覺相當意外,臉上驚訝的表情都沒控制住。

  秋防令這玩意正是為強勢的吐蕃人量身定製的,自武週末年大唐邊軍屢屢慘敗給吐蕃後,就被搬了出來,並非是基哥的發明。

  它也並不是一道簡單的政令,而是一系列針對性極強的臨時邊防政策……的統稱。

  其中涉及到募兵、軍屯、團結兵訓練與調度、不同防區的邊軍大範圍轉移等複雜事項。不動則已,一旦動起來,對邊鎮的民生影響極大。

  自開元以來,動用秋防令的次數也是屈指可數。

  從名字就可以聽出來,秋防令,那肯定得大唐是相對弱勢了才要“防”啊!要是大唐在邊鎮強勢的話,怎麼可能要動用秋防令呢?

  方重勇前世歷史上,安史之亂後吐蕃對於大唐處於絕對攻勢的狀態,以至於大唐頻繁使用秋防令,甚至連河朔三鎮的軍隊都參與過秋防。自己防不住,就把結盟的回紇人也拉進來一起防守。

  最後把原本富庶的隴右與朔方打得一片焦土,積貧積弱。

  足以見得秋防令對於邊鎮經濟的傷害極大!

  “聖人,突厥已然四分五裂,內部矛盾重重,倒也不急於使用秋防令。”

  李林甫叉手行禮建議道。

  他想順帶著坑人,但把事情做好,才是第一位的。

  聽到這話,李隆基搖搖頭,輕輕擺了擺手道:“去辦吧,無須多言。哥奴不通軍務,以後軍務方面的事情想清楚再說。”

  張守珪與李林甫只得無奈退下,準備頒佈詔令,對河西用兵。

  “緊急軍情!緊急軍情!緊急軍情!”

  正在這時,遠處傳來聲嘶力竭的叫嚷聲。

  一個傳令兵急急忙忙的衝進紫宸殿,他背後插了三支旗,每一支上面都寫了個“急”字。

  這是唐代特色,緊急軍情可直接通報給皇帝,無須繁文縟節。

  高力士上前將戰報交給李隆基,基哥看也不看,走上前將那傳令兵扶起來問道:“有何緊急軍情?”

  “拔野古部受突厥人侵攻,幽州節度使方有德領兵五千北上屯兵磧口,並招契丹、奚人兵馬三萬以為策應。是朔方節度使韋光乘傳遞這份奏報,並彈劾幽州節度使方有德跨防區調度兵馬。

  軍情緊急,請聖人定奪。”

  傻眼了!

  不止是李隆基,就連李林甫,張守珪,都沒料到所謂緊急軍情居然是這個,他們還以為是河西出事了!

  突厥拔野古部,毗鄰被大唐羈縻的契丹、室韋,立場一直都是搖擺不定。

  其作風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極品的渣女。

  突厥強勢的時候,他們就以“突厥諸部”的身份攻打大唐,成為突厥王庭的第一道防火牆和進犯大唐時的第一個踹門馬仔。

  突厥弱勢的時候,他們又會反跳到大唐這邊,成為突厥人來犯時的預警繩,與突厥人劃清界限。

  拔野古部毗鄰大唐,東面是室韋、南面是契丹和大唐幽州節度府。

  開元四年的時候,大唐把這個“綠茶婊”拉到自己這邊,一直到今天對方也並未再次反叛。而現在拔野古部被突厥人侵攻……恰逢突厥兵馬入侵河西,這時機是不是太巧合了點?

  突厥人是嫌河西那邊的力量太飽和,所以要分散用兵?

  似乎分進合擊,也不是這麼玩的吧。

  而且,磧口的位置在方重勇前世二連浩特市西南不遠處,河套地區以北不遠。那裡是朔方節度使的防區,明明白白寫在兵部文書上的!

  就算方有德出兵拔野古部是正常的邊軍應對,那也不該屯兵磧口啊!這地方,是奔著突襲突厥牙帳而去的!而不是去解圍的!

  幽州邊軍的行為,不是一點奇怪!

  “方有德這是要造反嗎!誰給他的膽子!”

  基哥憤怒的將軍情文書摔到地上,結果他那隻手還未收回,卻又像是想到什麼一樣,凝固在半空中動也不動。

  他的怒氣來得快,去得也快。

  “都退下吧。”

  基哥擺了擺手說道,低著頭陷入沉思。

  回想起自開元以來大唐邊鎮的歷次戰鬥,基哥終於想明白了這些地方究竟在什麼位置,以及這些勢力的立場是怎麼樣的。韋光乘的奏報之中,不盡不實之處甚多,不能聽信他的一面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