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101章 團結是有的,就是兵沒有

  這兩年從大唐開始連續對吐蕃人用兵,到如今吐蕃大軍壓境,河西各州都是鉚足勁在供應後勤,甘州要是能有錢才是咄咄怪事!

  士卒們打仗是需要有額外“出征費”,更平時屯紮並不相同。戰後還需要賞賜與撫卹以保證士氣。

  河西本地屯田數目驚人,糧食自給自足問題不大。就算是訓練團結兵,所需糧秣肯定也夠用。麻煩只在於本地人口少,全部招募起來打仗了,種田的人就不太夠。明年要如何過日子就不好說了,大幅度減產已成定局。

  更有河西本地布匹產量低得嚇人,與糧食產量完全不匹配,幾乎完全依賴長安那邊的供給。如何找中樞索要財帛,也是甘州刺史要考慮的問題。

  方重勇痛苦的揉了揉太陽穴,吐蕃人可能奇襲的問題還沒解決,就又攤上這麼一大堆破事。

  “那府衙要如何搞錢,你有沒有辦法?”

  方重勇嘆息問道。

  “使君可以試著加稅,對來往於甘州的胡商收經營稅。”

  嚴莊有些不確定的說道。

  大唐地方官府對於軍務的辦法很多,但是對於怎麼搞錢,他們並不在行,很多時候,都是在嗷嗷叫的等中樞補給。

  地方財權已經被收歸中樞,甘州比較好的地方是因為它處在邊鎮,因此戰爭時期不必向長安那邊輸送土特產。

  要怎麼搞錢,那顯然只能是加稅加徭役,不服役就要給錢,然後用錢去僱傭城旁的粟特人打仗。

  總而言之,這些都是些飲鴆止渴的辦法,無論想得多麼巧妙多麼花裡胡哨,本質上,都是加稅!

  “甘州編戶數千,丁口不過數萬而已。我大概查了一下,剩下的都是雜胡(含昭武九姓的部曲),總計也不過十多萬人。

  如果要加稅,攤到每個人身上,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到時候,只怕甘州要大亂。”

  方重勇沉聲說道。

  甘州人口並不多,起碼是現在還不算多。要想完成朝廷的任務,那得拼命壓榨本地人才行。

  邊鎮民風彪悍,難道就不怕官逼民反麼?萬一這些人投靠吐蕃人,那樂子就大了!

  “得另闢蹊徑才行。

  我聽聞高昌棉,名噪一時,可以禦寒。在甘州的旱地裡大面積種植高昌棉,再返銷到長安,以賺取利潤,你以為如何?”

  方重勇目光灼灼看著嚴莊問道。

  推廣棉花!大力發展棉花種植!河西走廊的氣候,很適合種植棉花!

  高昌所在的西州,正好是絲綢之路上的節點。甘州承接那邊的棉花種植,正當其時!

  方重勇自信滿滿,這一招可以破局!

  “呃,使君有所不知,張掖城外以東的旱地,全部都是種植棉花的田地啊!

  而且這些棉花,連軍需都不夠,哪裡有多餘的送到長安呢?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的守軍,冬天所用的棉襖,皆是甘州供給。”

  嚴莊一臉疑惑的看著方重勇,不明白對方剛才那番話是什麼意思。

  棉襖的好處,很多人都看到了。所以甘州出產的棉花別說是銷路了,根本就不在市面上流通,全都給軍隊用了!甚至每年向甘州府索要棉襖的機構,主要是西域那邊的州縣,都是絡繹不絕需要排隊等候。

  就這情況,還怎麼將其賣到長安啊。

  嚴莊的話讓方重勇一臉尷尬,他輕咳一聲,嘆了口氣感慨道:“沒想到棉襖如此受歡迎,已經在軍中普及了啊。”

  “回使君,正是如此。”

  “那可如何是好呢……”

  方重勇犯難了。

  基哥太踏馬不當人,窮兵黷武把邊鎮壓榨成這樣了,這道秋防令還怎麼玩嘛!

  “使君,其實吧,邊鎮一直都苦。幽州是這樣,河西也是這樣,本地編戶也是習慣了。甘州這邊地方官吏也是比較勤政愛民,為了防備吐蕃人,維持絲綢之路,大家也算是同舟共濟了,平日裡倒也不會沒事找事。

  使君只要放低姿態,以刺史的身份,挨家挨戶的去求,多半還是可以有些成果的。這樣足以向朝廷交代了。

  想完成秋防令根本不可能,使君也不必想太多,只要盡力就好了。無論是河西節度使還是聖人,都不會苛責使君的。”

  嚴莊壓低聲音建議道。

  “伱讓我想想。”

  方重勇擺了擺手,他在心中猶豫,明日就要召集本地官員開會,要不要先聽聽那些人怎麼說呢?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