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101章 團結是有的,就是兵沒有

  這種序列跟平日裡的編制,完全不一樣,甚至兩支番號不同的軍隊,也可能被整編到一起。具體哪一支部隊和哪一支部隊搭檔,跟平日裡的行軍編制無關,只看陣前指揮官怎麼安排!

  而團結兵,則是會根據需要,被分配到這些戰鬥序列當中,與正規邊軍沒什麼兩樣。

  所以朝廷的這道秋防令,是要這些團結兵集中起來臨陣麼?是為了加強甘州本地的防禦麼?

  不不不,政令完全不是這個意思。

  它只是讓郭子儀負責訓練這六千人。而這六千人,應該是本地刺史負責調配與招募,交給郭子儀訓練。

  至於打仗,這些團結兵歸誰指揮,這個問題很深奧,政令上沒有說,但顯然訓練團結兵的人並無指揮團結兵的權力!

  甘州本地也是理論上沒有使用這些兵馬的權力,可招募和維持團結兵也是需要費用的。這筆錢,甘州府衙還是得自己出,而且這筆錢算下來還不少!

  方重勇將這些訓練好的團結兵理解為一個高素質的“兵員池”,是專門為前線河西節度使麾下的軍隊“補兵”而設立的。

  洋洋灑灑數千字的政令,方重勇只看到了:糧食,財帛,人力這三個詞,其他的全是用來修飾的廢話。

  這局面可夠嚴峻的,不僅要湊齊數量不詳,但想來就很驚人的錢糧與人員,而且居然還沒有團結兵的調度使用權!

  全踏馬是給人做嫁衣的活計!

  至於郭子儀提出的設想,方重勇覺得對方用手裡那五百人,使用得好的話,看看能不能打出戰損比一比一百的所謂“奇蹟之戰”,好像也挺有意思的。

  起碼比念想這六千團結兵要靠譜多了。

  “河西節度府的要求太過於嚴苛,甘州本地官員都知道無法完成,所以一個個都裝聾作啞。

  只是不知道使君要怎麼處理呢?”

  嚴莊小心翼翼的問道。

  方重勇現在變成了他的上司,而且還是他的後臺,因此嚴莊已經不做他想,決定全力支持對方的工作。

  可是,困難是客觀存在的,誰也不能憑空變出這些物資。人員也是有限的,他們都是負責生產財貨糧食的壯勞力。如果用來當團結兵,必然會影響甘州的地方經濟。

  更何況團結兵也不是那麼好招募的!

  “當然是要想辦法,只是,你有何良策呢?”

  方重勇沉聲問道,說了句廢話。

  “屬下以為,昭武九姓,在本地勢力強大。甘州城外,都是他們的城旁。如果要借兵,非這些粟特人不可。

  但問題也不在於有沒有人,而在於府衙有沒有錢去辦這些事。

  只要有財帛在手,還怕沒有人麼?”

  嚴莊嘿嘿笑道。

  昭武九姓的粟特人參與唐軍已經是老傳統了,甚至連赤水軍,當初都是他們投靠大唐獻上的資本之一。為了保護絲綢之路的利益,昭武九姓的粟特人,很願意派人從軍,更別說這個團結兵,還不是馬上就要上戰場。

  只是以粟特人經商的傳統,若是沒有足夠的利益來滿足他們的胃口,那麼對方很有可能為了給府衙面子,出幾百個城旁居住的壯丁來參與團結兵訓練。

  更多的就沒有了!

  “城旁”制度,便是大唐為了安置邊鎮歸化的異族,在州府與縣城旁邊將其安置,允許他們放牧或者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不強制性的改變他們原有的生活習慣,在稅收上給予優惠政策。

  城旁制度極大的促進了胡漢融合以及大唐在邊鎮的實力,發展到開元時期,城旁的異族多半都已經編戶齊民,只是稅收與服役方式與漢民不同。

  方重勇前世天寶年間西域的很多將領,皆是出自城旁部落,如哥舒翰、高仙芝、白孝德等。

  甘州府缺兵員了找城旁居住的昭武九姓聚落要兵員,倒也是一項常規操作而已。

  可是方重勇卻明白,每年城旁向邊軍輸入的兵員,都是有限額的,而且還要定期番上輪換。如今,這些兵員名額早就消耗光了,也就是說,以過往“白嫖”的手段,向城旁聚落要人,已經不好使了。

  大唐的邊鎮政策並不是如吐蕃一般奴役歸化的異族,所以不管如何,做事得講規矩。破壞了本地的規矩,那也必然導致城旁的異族離心離德。

  嚴莊的辦法,則是讓甘州府衙出錢,額外從城旁招募人員當團結兵。只要有錢,兵員質量是有保證的。

  “甘州的錢,其實也不多了對吧?”

  方重勇一臉無奈問道。他雖然還來不及看賬本,但想來也知道現在甘州州府的財政很困難。

  嚴莊微微點頭道:“確實如此。雖然屬下沒有見過賬本,但是從這兩年來甘州府衙的開銷看,府庫裡很可能都可以跑老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