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103章 無所不在的結社


                 王二娘子家的堂屋很簡陋,但看得出來,她們一家正在努力的維持體面,室內的裝飾物,如簾、帷、帳、屏風等,一應俱全。

  此刻王二娘子便是拉上了簾子,在大堂內隔出一片私人空間,跟方重勇一行人密談。

  “不知使君造訪,有什麼事情指教呢?”

  王二娘子拘謹的把手放在衣服上下意識的擦了擦,在腰間留下了一道道麵粉的痕跡。

  河西飲食,胡餅要佔很大的一塊,麥飯這種東西,在這裡是受到堅決抵制的。但凡有條件的人家,都會將麥粒磨成麵粉,製成的“幹胡餅”,這玩意在河西乾燥的環境下可以存放很久。

  在這裡,做一次胡餅便能吃一個月的人隨處可見!涼州那邊甚至有專門賣這種標準化“幹胡餅”的店。方重勇在這裡日常吃的也是類似的,幹胡餅的最大優點就是百搭,它本身是沒有什麼獨特味道的。

  “河西戰事緊張,屯兵輪換被延後了,待戰事結束後再行輪換。”

  方重勇沉聲說道,將朝廷的文書遞給王二娘子看。

  令人意外的是,對方居然就這樣接過公文,一目十行的看完,隨即將其還給方重勇,然後默默點頭說道:“妾身已經知道這件事,使君有心了。”

  方重勇看她不像是那種嬌滴滴的官宦家庭出身的女子,反倒身材粗壯,顯然是日常農活的好手。不由得大為驚奇。

  在古代,讀書學習的效率很低,如果沒有專人指導的話,光靠自己去學,效果十分差,學得也很慢。

  很難想象王二娘子一個女流之輩,家中男丁都是軍人,居然能讀書認字。

  似乎看出他的疑慮,王二娘子訕笑道:“甘州有一個紡織社,只許女子加入,主要是在一起商討織布的技巧。裡面家長裡短的閒事不少,也有無聊的官宦婦人,教我們讀書寫字。妾身便是在裡面學了點字,勉強能看文書。”

  紡織社?

  這是什麼玩意?

  方重勇記得之前,好像聽過類似的詞,似乎是叫……渠社!

  將這些雜念放到一邊,方重勇繼續解釋道:“河西戰事緊張,士卒的輪換,不是我這個刺史說了算的,希望你能理解。”

  王二娘子鬆了口氣說道:“妾身非常理解,已經習慣了。朝廷不按時輪換戍卒,早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我們這些人除了忍著,還有什麼選擇呢?倒是使君年紀輕輕就愛民如子,很是難得。”

  這是句實在話。

  刺史上門來解釋,姿態已經放得很低了。互相恭維兩句客套一下就可以了,互相指責改變不了什麼。

  無論如何,戍卒輪換推遲已成定局,給別人面子也就是給自己面子,底層人民的無奈,方重勇非常理解。

  “呃,順帶問一句,屋內和院子裡的這些人……是來做什麼的呢?”

  忽然想起這一茬,方重勇疑惑問道。

  王二娘子一愣,似乎有些不明白如此常識的問題居然會被擔任刺史的方重勇問出口。